范文清
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 铃木已放弃昌河?
在技术和新车导入上,昌河方面似乎对铃木已不再抱有希望。“一款北斗星销售近10年,现在除了K14b这款发动机和剩下的两套动力总成全部采购外,昌河与铃木之间也没有再多关联。”昌河方面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铃木对昌河的放弃之心由来已久。早年昌河归属长安集团时,就曾有长安人士表示,由于昌河铃木多年亏损,日本铃木公司早在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重组汽车业务之前,就曾提议退出昌河铃木,当时铃木就已经在昌河铃木的运营和管理上实质性退出。随后,在昌河并入长安板块后,铃木也继续向长安汽车方面表达了退出昌河铃木的强烈意愿。
虽然铃木之后否认了上述说法,表示并未想与昌河分家,但其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如果合资企业长期经营不善,确实会对铃木在华整体战略造成较大影响。
年,北汽收购昌河后,业内对昌河与铃木的合资事业希望重启。彼时也有消息传出,昌河铃木将纳入到北汽集团旗下,未来会有利亚纳
A6、北斗星二代、MPV、小型SUV和紧凑型SUV等五款新车推出。北汽为了推进与铃木的合作,也特别通过集团国际部数次与铃木方在北京会面。在年到年间,北汽与铃木方面的谈判似乎有些进展,期间曾有消息传出,铃木会为昌河铃木导入一款全新车型,但双方并没有就昌河铃木的未来发展达成战略一致,铃木始终在新技术和新车导入上不积极,仅希望继续以贸易合作的方式供给零配件。
这或许与铃木对中国市场已失去投资兴趣相关。自年铃木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以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后,铃木便放慢了对中国的新品导入步伐。长安铃木旗下的羚羊车型,上市已超过15年仍没有更新换代迹象。昌河铃木旗下的北斗星车型也“服役”过10年,至今已没有任何技术亮点。
虽然年之后,铃木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但导入的车型不是过高就是过低,销量总不达预期。几次试水之后,江郎才尽的铃木也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不仅是昌河铃木,另一家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在新品推出和营销方面也日渐疲态。
目前,昌河铃木导入的四款车型中,派喜、浪迪已近乎停产,昌河铃木的经销商当前仅靠北斗星、利亚纳两款合资车型和悬挂自主LOGO的北斗星X5、利亚纳A6维持,生存堪忧。
北汽支援难缓销量之困
在铃木对昌河“不管不顾”的情况下,北汽成为昌河发展的唯一技术援军。年,昌河上市的福瑞达M50源自北汽威旺M20平台;年,昌河重磅推出的两款SUVQ25和Q35,与北汽绅宝X25、X35“同宗”。今年,昌河即将上市的A级轿车也是在北汽技术团队的主导下研发而成。
对昌河的定位,北汽一直希望以“双品牌战略”通过同平台打造差异化产品,以充实北汽集团的销售数据。北汽集团整车事业本部党委书记、本部长李继凯曾透露,下一步北京汽车品牌往上走注重中高端和商务化,昌河品牌则主走年轻化路线,在具体分工上,北汽自主品牌类似于现代,而昌河品牌则类似于起亚。
这种战略与大众在中国推行的“套娃”策略很像,但北汽自主的品牌力和技术研发实力显然与大众汽车不在一个段位上,这也使得北汽的“同平台差异化”战略很容易陷入“同室相煎”的窘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经历了一番高举高打之后,北汽自主开始进入瓶颈期。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销量骤减、毛利率过低等利空消息,让北汽自主面临空前压力。而昌河去年推出的两款SUV新品也没有达成月销过辆的预期。这使得江西婺源油菜花刚刚绽放,昌河方面便急招媒体来此再次试驾Q35和刚刚上市M70,对产品宣传的迫切之心显而易见。
事实上,即便是在昌河Q25、Q35的旺销期,昌河车型也多是销往以江西地区为中心的周边三四线城市,并未充分打开市场。“毕竟北汽集团的技术实力有限,昌河要想得到质的提升还需引入外力。”昌河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现在北汽对昌河的改造还在进行中。根据规划,年,昌河汽车洪源工厂发动机生产线、景德镇研发中心项目以及九江新能源项目将先后开工建设。北汽昌河也力争在今年真正实现从轿车、SUV、MPV、微客/货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全覆盖。
北汽已将昌河的产品线构建完善,未来留给昌河的难题是,如何提升新品的技术品质,使昌河汽车更具市场竞争力。
褪不去品质伤疤铃木在华缘何水土不服作者:一品汽车
“小汽车,大未来!”这是铃木汽车的企业发展理念,然而这样的发展理念在中国市场却遭遇到了“水土不服”。
受累于中国车市限购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内消费者对于“大”汽车的钟情,铃木在中国车市的发展运势似乎总是显得那么坎坷。作为少数几家最早成立的合资车企之一,长安铃木在过去23年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车市的腾飞。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长安铃木并没有吃到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相反,长安铃木反而因产品品质问题不断遭到消费者的投诉,从早期的奥拓、天语SX4,到现下的锋驭、维特拉、启悦,长安铃木的产品似乎已经罩上了一层不可褪去的“黑纱”,产品品质问题从小到电瓶亏电,大到刹车失灵,林林总总,大小毛病一大堆。
从销量层面来看,其全年的销售业绩还不如现今某些自主品牌的月销售业绩;讲产品品质,几乎涵盖整个车系,没有一款车型不存在或多或少的毛病;讲售后服务,所提倡的安心管家服务一点也不让消费者安心,反而抱怨连连。长安铃木怎么了?
变速箱惹的祸
山东烟台的厉先生于15年的时候购入一台长安铃木锋驭CVT两驱进取版,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出现变速器严重异响问题,免费更换后,半年的时间内,变速器用同样出现变速器异响的问题。此次长安铃木4S店却采取了推诿回避的方式,拒绝为厉先生的车再次更换变速器。
而同样在变速器上出现问题的东北车主徐先生,所遭遇到的状况,多少有些生命危险。徐先生于15年的7月份购入车辆,但却出现了变速器低温加速无力的情况,即当行驶中车辆在不加油的情况下,车子应该越走越慢,而长安铃木锋驭则恰恰相反,越走越快。
不懂汽车技术的徐先生向4S店问询,但4S店工作人员以低温保护为由,拒绝了徐先生的检测要求。此时4S店工作人员以及长安铃木坚称产品品质没有问题。而后徐先生在获知更新ECU软件之后,变速器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就可解决,出于这样的诉求,徐先生再次联系4S店工作人员以及长安铃木,但至今无人回复。
两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因为锋驭变速器问题而伤透了“心”,4S店及官方不给予回应,质保期内的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无人维修。就此一品汽车记者致电长安铃木相关负责人,对方以不负责此块业务拒绝了笔者的采访。
驾驶车辆出现问题,无人问津,车主无奈又寒心。为什么长安铃木的车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售后服务人员总是推三阻四?产品品质问题及售后良好服务意识的缺失将长安铃木拖下“万丈深渊”。
驶离“正轨”
在日本铃木总部前会长铃木修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匾额“永远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看问题”,精益生产理念也一直是铃木品牌所引以为傲之处。
然而这样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全面得到落实,以致最后导致长安铃木品牌营销力低、经销商亏损情况严重、营销策略不清晰的状况。
彼时,长安铃木采用的是铃木公司的质量管理方式,建立了完整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但与此同步进行的是长安铃木还狠抓国产化率的提升,当时的国产奥拓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将国产化率从24%提升至80%。截至98年国家验收之际,长安铃木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升至86%。
一方狠抓质量,另一方狠抓国产化率,两者并行不悖。不幸的是长安铃木在这两方面的坚持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长安铃木在产品品质上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折损。不过此时的长安铃木体系上的工作人员仍然坚持自身产品的品质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消费者寻求4S店工作人员的解决方案时,工作人员坚称自身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售后服务上的不作为以及产品品质的不过关导致了长安铃木品牌粘度的降低,销量也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产品销量的下滑,经销商面临亏损压力,因而对于产品销售热情不高,从而导致在良好售后服务环节上的再次缺失。久而久之,在中国车市运作已有23年的老牌合资车企逐渐走向末流。
纠偏良策在哪?
长安铃木中国车市逐渐式微,而作为股东方,长安汽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从长安马自达调来了况锦文。况锦文目前的职务为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作为中方代表,全面接手长安铃木的业务。
针对产品层面,长安铃木将从制造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提出年轻化的品牌思路。此外长安铃木还曾于年推出“战略”,表示在年推出5款新车型,产销量实现50万辆,而从目前长安铃木的市场表现来看,不仅在产品推陈出新方面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而距离50万辆的产销量更是颇具挑战,年长安铃木的年销售业绩还不到12万台,两年时间补平38万辆的差距,对于小众品牌长安铃木来讲不是小目标。
在渠道建设方面,长安铃木对于经销商合作伙伴的态度是“来去自由”。貌似宽松的渠道商务政策也暴露出长安铃木在渠道建设上的“底气不足”,不过在长安铃木自身发展境况来看,这也实属无奈之举。由于产品力下挫,导致消费者的“不买账”,经销商存在经营压力,经营热情不高,售后服务意识不浓。
从产品战略再到渠道建设,长安铃木均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然而就在广大消费者所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