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治斌张家振上海报道
在造车新势力扎堆的上海世纪汇广场内,奇点汽车在上海市布局的唯一线下展厅显得格外冷清。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门店内摆放有一辆蓝色的奇点iS6和一辆概念车,但奇点iS6的四个车门拉手均已被胶布粘住,仅剩后备箱可以打开。记者在现场观察多时发现,店内并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顾客前来咨询。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正成为奇点汽车造车之路的真实写照。据了解,早在年,奇点汽车就发布了首款中大型纯电动SUV奇点iS6,但上市时间被一再延迟,至今仍未实现量产交付,奇点汽车也由此被外界称为“跳票王”。
而新车量产推迟、融资不畅也让奇点汽车母公司为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车优行”)和位于安徽铜陵的生产企业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奇点”)陷入困境,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资料显示,安徽奇点由智车优行持股99%。根据天眼查信息,仅在今年6~10月份,安徽奇点已先后被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和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6次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总计.02万元。此外,智车优行也在今年5月份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为.35万元。
对于企业后续发展等问题,记者多次致电、致函奇点汽车方面,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奇点汽车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则向记者表示,“公司现在正处于关键节点,有一些投资者要求公司处在缄默期,不太好在这个时间段对外发声,这也是我们的承诺,但估计缄默期不会太长了。”
整车项目进展缓慢
据了解,早在年5月2日,铜陵当地市民就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对奇点汽车何时能够投产提出疑问。
铜陵市经开区管委会彼时公开回复称,“铜陵市一直高度重视奇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推进工作,但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下行以及国家政策调整影响,加诸项目单位融资滞后,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进展较为缓慢。”
时间拉回至年8月,智车优行与铜陵市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奇点新能源汽车项目经开区生产基地意向性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项目计划到年实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年产值亿元。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
同年10月,铜陵市经开区与智车优行正式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安徽奇点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注册成立的。股权穿透显示,智车优行和匠仁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匠仁汽车”)分别持有安徽奇点99%和1%的股权。而智车优行和匠仁汽车的最大股东均为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
年12月26日,安徽省商务厅发布的《铜陵经开区全面推进奇点汽车项目建设力争取得实效》文章中称,“奇点汽车明确将安徽奇点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承诺将总部迁入铜陵,将独角兽资质装入安徽奇点,并将安徽奇点作为未来上市的主体。”
不过,同样是在年12月,奇点汽车就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甚至存在向员工借贷、分期付工资等行为。彼时,奇点汽车对外回复称,“公司发展顺利,目前已经得到多个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的看重和支持,多轮融资顺利,不存在资金问题。”
时至今日,安徽奇点已身陷多重风险之中。天眼查还显示,公司目前面临的自身风险多达条。除此之外,年3~6月,安徽奇点及其法定代表人徐军,先后被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天津迪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列为被限制消费的对象。
量产计划屡次“跳票”
“奇点汽车是我第四次创业,把我前半生的声誉都搭到后半生去了,一定要造出好车。”年10月9日,沈海寅公开表示。
四年之后,奇点汽车的处境正越来越边缘化。早在年4月,奇点汽车便发布了奇点iS6车型,并宣布当年底小批量生产。然而在年1月,沈海寅再度宣布,奇点iS6将于当年底量产上市,同年10月,奇点iS6上市时间再次推迟,预计在年春节前后。
年6月,对于首款车迟迟未能量产的原因,沈海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北汽昌河在江西景德镇的工厂可为奇点汽车提供10万辆产能,目前工厂生产线正在改造中,相关设备已经就位。”
记者注意到,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进驻商场开店一样,奇点汽车同样在一线城市的商店开有体验店,但线下门店的数量已开始“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