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连载31
隔了十世重回故地
十二世噶玛巴出生地:
汪布顶乡卓格村
蒋秋多杰出生的前一年,他父亲去外地卖陶器,恰好到了持明者咏给明就多杰的驻锡地,因此就去拜见他。伏藏师明就多杰让他坐在高座上,对他说:“你不必再卖陶器了。”然后把他的陶器都摔破了。可见那时明就多杰已经知道噶玛巴将会成为他的儿子。
——《上师之师》
汪布顶乡卓格村远景
藏族人相信,如果出门遇到运水的人,那准是有好事要发生。那天就这么巧,我们在寻找噶玛巴出生地的时候,正好碰到两位开着拖拉机运水的当地青年,更巧的是他们昨天才去了守护圣地的格颂医生那里,听到医生讲起噶玛巴的故事。
文德说道,“今天这么好的运气,都是噶玛巴的加持。”是的,噶玛巴的加持真的不可思议!
第十六世噶玛巴曾经在此树下坐过
两位噶玛巴出生地
根据第十一世噶玛巴耶谢多杰预言,第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的出生地在藏东德格的直龙查托(KyileTsaktor)。据记载,蒋秋多杰在出生两个月后,口称:“我是噶玛巴。”后来,第八世夏玛仁波切确吉敦珠(ChokyiDhondrup)派搜寻队找到了噶玛巴,两人在噶玛寺见面时,夏玛仁波切认证出蒋秋多杰是噶玛巴的转世。
藏族兄弟文德从青海玉树赶来跟我会合之前,通过多方询问,得知第十二世噶玛巴出生地在昌都市江达县汪布顶乡的吉列村或者是尕松村,这样寻访的范围缩小了很多。
之前,我们已经在汪布顶乡寻访到了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的出生地,两位噶玛巴出生地会相隔得如此近吗?隔了十世之久,第十二世噶玛巴又选择重来故地出生吗?面对这种奇妙的时空重叠,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在德格会合后,第二天一早,就踏上了寻访之路。
沿着德格县到江达县的国道开到岗托镇,看到一块上面刻着“西藏”两个大字的巨石,然后右拐过小桥,我们继续沿着金沙江的河谷溯流而上。顺着浑浊得有点发红的金沙江开了差不多10公里后,就看到了一座铁索桥。桥头有人把守,还禁止拍照。
在“咣咣”声中,文德开着车过了桥。再经过颠簸的几十公里土路后,第一站来到了汪布顶乡的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的出生地。
在我礼拜噶玛拔希佛像和白塔后开始拍照的时间,文德把车子开到上方道路上,并跟遇到的当地人聊天询问,巧的是问到一位村民,说是有个医生知道这里有两位噶玛巴出生的事情,并说如果医生不知道,那就没人知道了。
扎西寺,以及寺内的玛哈噶拉塑像手臂上担着二世噶玛巴亲手书写的金汁佛经
我们决定还是先开到汪布顶乡政府所在地,在路上我们碰到了开头所讲的两位当地青年,他俩告诉我们,恰巧昨天去了医生那里,医生也说起有两位噶玛巴在这里出生的事情。而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当地人称作吉列村,而它的发音正是直龙查托的直龙(Kyile)。村里小卖部的店主派噶并不清楚第十二世噶玛巴是否出生在这里,只是知道离村子不远处也有块上面有手印脚印的石头,不知道是哪位噶玛巴留下的。同样他也说,只有医生才知道噶玛巴的事情。
文德和我满怀期待地赶往医生那里。从第二世噶玛巴出生地往回走两公里左右,就是三岔路口了,不到路口的路边有噶玛拔希小时候亲手栽种的两棵树,八百多年过去,这里已经形成了郁郁葱葱的一片小树林。
顺着岔路口往右拐,沿着两山之间的土路往里开。天气很晴朗,路旁有不知名的小河,顺流往前开两三公里,就是一片还算开阔的山谷地了,卓格村路两旁都有平整好的田。在一块蓝色路牌旁边的山坡上,医生的家就到了。这是座典型的西藏民居,门外垛着烧火用的木柴,屋子可能在维修,还搭着竹架子。
已经84岁的医生名叫格颂,从13岁就开始行医,至今已有71年。作为噶举弟子的医生守护着圣地,这是他行医之外另一项神圣的使命。
噶玛拔希小时候穿过的鞋(左)蒋秋多杰当年从楚布寺回到家乡时带回来的“chao”(右)
得见圣迹
开始医生还是有点警惕,但是谈到后来医生开心了,才跟我们讲了很多情况,还给我们搬出一块圣石,上面有圆形放碗的印记。原来这是从第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老屋的地基里挖出来的,应该是蒋秋多杰当年放过碗的石头。医生又在院子里给我们搬出另一块圣石,也是老屋地基里挖出来的,这块石头上面有蒋秋多杰的马留下的蹄印。格颂医生讲,原来还有很多旧屋的石头和瓦,现在已经被村民拿走盖房子了。
接下来,医生带我们去了附近宁玛派的扎西寺。因为寺里的喇嘛们跟医生很熟了,也没多说什么,就一起来到大殿旁边的厨房里边一口锅灶边,我们才知道这是蒋秋多杰当年从楚布寺回到家乡时带回来的“chao”,是盛水用的。而在大殿斜上方山坡的另一间厨房内,灶上放着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当年带过来的名叫“扎西德勒”的锅。而这口锅比“chao”要扁平很多,据说还不是铁质的,材质非常稀有。
在寺里大殿的玛哈嘎拉像前,医生介绍说,玛哈嘎拉手臂上担着的经筒里面,装藏着噶玛拔希当年亲手用金汁书写的佛经。随后,寺里喇嘛还小心翼翼地捧来了用哈达包裹的一只鞋,原来这是噶玛拔希小时候穿过的。我们恭敬地顶礼后,发现这只鞋真的很精致,厚度差不多一个半手指,大小相当于十几岁孩子的尺码。
另外,在大殿里,我们还看到了一块被供在释迦牟尼佛像旁边的圆石,上面有年前刻下的苯教文字。能看到如此之多的圣物和圣迹,心里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
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出生的老屋所在地
踏破铁鞋
札西寺回来的路上,医生指着很远山下的两棵大树说,那是噶玛拔希小时候亲手种的。因为距离太远,最终我们没有去那里。回到医生家休息了一会后,医生带着我们来到他家旁边的一块用栅栏圈起来的平地前。原来这里就是第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出生的老屋所在地了。
这是一块已经平整过的地,挖出的石头和旧瓦都整齐地堆成一道矮墙。医生给我们比划了一下老屋地基的大致范围,又从土里刨出两块瓦片,说这可不是现在的瓦,是当年的老瓦。看着没留下什么痕迹的地基,除了拍照,我也不禁感叹时光的无常,快要湮没的圣迹急需得到更好的保护呀!
医生指着地基前的两棵树,告诉我们,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曾经来过这里两次,来时就坐在这两棵树下。这两棵树其中的一棵开着不知名的白花,文德也说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花呢。而我遥想着当年噶玛巴坐在这两棵树下的情景。遍知一切的噶玛巴啊,是否在这里回想起了从前的岁月呢?
告别了医生,我们又回到汪布顶乡,店主派噶带着我们去了那两块圣石那里。其中一块叫“黄帽石头”,据说是噶玛巴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的。不远处还有块脚印圣石,但上面的脚印印迹已经看不太清楚了,因为村民相信这块圣石有加持力,就用小石子敲击,并把敲下来的石粉吃下去,所以圣石上面有一个个的小凹坑。只是不清楚这是两位噶玛巴中的哪位留下来的圣迹。
由于大半天没吃东西肚子饿得够呛,于是我们两个来到噶玛拔希亲手种的树下席地而坐,虽然吃的东西都是方便食品,但是心情无比酣畅。当地的村民肯定也爱来这里享受美食,因为地上到处是丢弃的食物包装,还有很多的动物粪便,这让我们唏嘘不已。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亲手种的两棵树
圣地寻访路线
可以从重庆乘飞机到昌都,昌都机场距离昌都县城约公里,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建议第二天从昌都坐大巴到德格县(汪布顶乡距离德格县较近),路程约11个小时。
可以先到甘孜,再到德格。从甘孜汽车站东面有去德格的拼车专线,大多都是五菱宏光车型,一般都是早上6点到7点发车,车程约5个小时。每人票价约元。如果是自驾前往,一定要选择四驱越野车,因为途中要翻越海拔很高的雪山。
从德格县出发到汪布顶乡,建议包车(一般都是五菱宏光),价格元到元不等。到达汪布顶乡境内后,沿着金沙江西岸一直前行约30~40公里,在看到第二世噶玛巴出生地的大白塔时,会遇到一个三岔路口,路口旁边还有一座红色外墙的小卖部,三岔路口还有座小桥,过了桥左拐,往前开三公里左右,看到蓝色的“卓格村扎西寺”路牌,拐上坡,就到了。
未完待续往期链接
寻找十、十一世噶玛巴出生地:班玛县多日麻村(下)丨《法露》杂志连载30
寻找十、十一世噶玛巴出生地:班玛县多日麻村(上)丨《法露》杂志连载29
寻找九世噶玛巴出生地:卡瓦岭神山达桑山谷(下)丨《法露》杂志连载28
寻找九世噶玛巴出生地:卡瓦岭神山达桑山谷丨《法露》杂志连载27
恭请《法露》电子版方式
获取最新一期《法露》电子版,请按照以下百度网盘链接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