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
晚上好,欢迎回到北辰青年。
我是编辑DD,今年是我来广州的第三年。
但我却从没有觉得我是一名“广州人”。倒不是因为我还没有这里扎根发展,而是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超过天
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属于这座城市
这种感触,我想是有迹可循的:
冰冷的办公楼,成为了我每天10小时以上的生存空间;
朋友圈人数翻倍地涨,但周末想看个展,也不知道该找谁;
我没在这座城市的其它场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一个人漂泊在外,总感到很孤独。
但其实你知道吗?不止是我们,自从YESGO行动在全国六大城市落地以来,有太多因感到孤独的青年加入其中。
我们带着他们,在几个周末的时间,重新和城市建立连接,换了一种活法:
认识同城人,每个周末有新体验
一群人走上街头,和不同职业的人对话
在新的场域,表达真实情绪,为自己发声
▼
YESGO行动就像为你准备了一张城市的探索地图,而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地图里的风景,并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
扫码报名
和人,用周末重新感受生活
▼
“累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
直到后来在《圆桌派》里看到了这句话:
人都集中在一个地儿,灌输同一种价值观,过同一种生活方式,所以累。
当时这句话猛地一下把我戳醒:
在这座城市,当我们“把全部时间交给了职场”,只会导致本该鲜活的生命力被压制。
所以,我们下定决心利用周末,希望帮你彻底打破这个僵局。
这里聚集了做着不同职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人生阅历和生活方式,你们也将一起经历很多有意思的事。
「草坪音乐会」
有趴趴可以因为喜欢音乐,即兴发起一场“草坪音乐会”。早上发起,晚上到现场的就能有20多位其他趴趴。
在跳动的音符和微凉夜风中创造的欢笑回忆,成为彼此日后生活中的能量补给库。
「三观蹦迪」
在第一次行动的“三观蹦迪”环节,因为同一个提问,趴趴们会看到不同的价值观取向。
这里足够安全和包容,你们可以大胆地聊:
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
感情到达什么阶段可以踏入婚姻?
遇到奇葩领导,要不要离职?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3个月,你会做哪些事?
……
「原创趴聚」
14期广州营6号家庭刚刚结束不定期趴聚,他们自创“未来·长河”复盘:
从1年后对自己的期待倒推回当下,
有什么我一定要做的?
我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什么努力?
我的卡点可能是什么?如何克服?
一起分享,一起脑爆,并约定1年后进行回顾。比起过去,我们更在意未来。
今天,在这个社会,我们被感动,被打开,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最亲近的人,而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
那么,你可能会遇到怎样的人呢?
我想,当我们这样一群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人去冒险、去经历,一定可以重新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扫码报名
和人,用周末重新感受生活
▼
生活的两点一线单调乏味,但我们可能很少想到自己可以改变。
有朋友曾聊到她会每天随手拍下发生在身边的场景:公园里一起牵手散步的老人、偶然抬头看到公司窗外的风景……
这些是她跟城市建立链接的微小方式。
而在YESGO里面,这样的动作还会继续放大,比如
「街头实验」
我们鼓励你跟组成城市的平凡个体聊聊他的职业,对方可能是临终关怀师、旧书店老板,也可能是清洁阿姨、保安……
有趴趴做完采访后,发出这样的感悟:
“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在光与影里抒写自己的故事。走进他们心里面,才知道平凡如他们的人生经历是那么跌宕起伏。有大喜大悲,有大起大落。”
「深度漫游」
对于我们看似熟悉的城市景点,不再是打卡式走马观花,而是去发现城市的惊喜一面。
比如在杭州校友会的城市文化定向剧本赛中,趴趴需要去博物馆学习织布技术,了解带入角色的身世。
也需要去历史街区找到有杭州话的铜牌照,找路人学会、了解其中的意思后才能和NPC对上暗号。
参与的趴趴说:“原来这些历史人物和杭州有关,感觉今天才是逛了杭州。”
北京营9期的大趴张晓曦有个身份是故宫博物院志愿讲解员,最近一次带领趴趴们感受北京是在四月初。
他们沉浸于古城墙的一砖一瓦中,感受独特的京城氛围。
当被问到为什么坚持做讲解员、并邀请其他趴趴参观时,他说道:
“偌大城市中,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存在。但当你发现,那些历史事件、人物曾与自己同在一个时空时,那种孤独与疏离感也能得以疏解。”
在城市中,我们习惯了带上面具:
害怕真实的情绪无法被接住,担心真实的想法无法被认同。
于是,大家都退缩到一个坚硬的“壳”中,疏离这座城市,也疏离自己。
但我们忘记了,主动权始终都把握在自己手上。
如果给你一个舞台,解除防御状态,无论“有声”还是“无声”,你能做一次忠于自我的真实表达吗?
「艺术表达」
在即兴戏剧中,没有剧本、没有主题。你可以选择在舞台上随性释放:大声喊出想说的话,随意的奔跑、坐下和躺着。
“平时打工,情绪都要打折扣,这次彻底地释放了。”
“很惊讶自己可以这么放松,看到了自己的B面。”
「北辰青年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故事与专业技能。
表达,可能是为了治愈自己,也可能能够影响他人。
关于生活感悟,他们聊过:
从乖乖女到独立人,我怎么看待和父母的关系
gap一年,我如何向内探索,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
关于社会话题,他们曾聊过:
家庭暴力-当她们尖叫时,我们要做她们的回音
职场内卷-当我们说辞职时,我们说些什么
……
“把那段经历说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它真的翻篇了。”
“有些问题自己想了半天也没有结论,别人几句话就点醒了自己。”
最后。
“从半年前,每个周末都迫不及待想要离开杭州的状态,到现在,只要和他们在一起,好像去哪里做什么,都不那么重要的。”
在有一个趴趴参加完活动的复盘打卡中,这样写到。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城市,遇到这样一群人。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YESGO
主动与他们相遇
▼
编辑|DD
责编
阿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