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九江港欣欣向荣
保护进行时
九江市抓住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契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产业升级的全过程,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近日,记者来到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海山科技创新实验区科创中心,这里有中科院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环保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和科技孵化器,另有21家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
海山科技创新实验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去年7月,核心区内1.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正式运营。“近两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园区企业服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湖口县委常委、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委书记柯景坤说,“目前,园区内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引进了院士、博士等人才52人,高技能人才82人。”这是九江市创新举措,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立足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
该市立足主导产业,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五个千亿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该市按照“集群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全力推进五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加速推进九江石化成品油质量升级、炼油结构调整、产业链适度延伸等项目,形成“小油头、大化工”的生产格局。九江石化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高标准建成年产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并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去年还被工信部评为首批绿色工厂。
围绕九江石化建设石化产业园,大力推进九江石化30万吨烷基化、60万吨芳烃一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石化下游产品,提升经济效益,让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早日达到亿元。
记者在九江石化的智能工厂生产管控中心看到,工作人员通过20多台显示器监控各个装置的运行情况,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九江石化通过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后,轻质产油率由68%提高到82%,每加工1万吨原油可增产吨汽油和柴油,每个月可新增税收3亿元。今年上半年,九江石化加工原油.69万吨,实现利润17.22亿元,创下历史最好业绩。
为充分发挥现有纤维素纤维产能优势,九江市依托赛得利、恒生等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加快志高空调、艾美特电器等龙头企业扩产扩能,促进TCL空调、瑞智机电等产业项目达产达标,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绿色智能家电产业园。充分发挥现有有机硅产能等优势,依托蓝星星火、卡博特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以北汽昌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中车智能交通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从电解液—锂电池—BMS/PACK—动力总成—整车制造—充电桩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极。到年,该市五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力争都达到亿元。
聚力创新引领,培育五大新兴产业
九江市以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聚力创新引领,加快绿色崛起,在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精心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新兴产业,构建新工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今年4月3日,该市举行年第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重大工业项目个,总投资.2亿元,其中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4个,投资额.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4.6%。7月13日,九江市年第二批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永修县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工业项目有个,投资额共.6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39个,投资额.6亿元,占总投资的36.5%。
该市充分发挥国家级产业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的作用,推动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让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目前,全市已建立院士工作站25家,院士工作站总量位列全省第一。
位于柴桑区的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国首家地衣菌藻院士工作站,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灵芝、食用菌系列产品畅销广东、北京等2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外市场。“目前,我们公司产品精深加工率达97%,产品精深加工带来的利润占公司经济效益的90%,实现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华说。
老树发新枝,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九江市向科技要效益,靠创新求发展,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法,加快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长江之滨,聚集了钢铁、化工、冶金等重工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面临着发展“瓶颈”。
近年来,该县按照“引环保企业、建生态园区、促绿色发展”的要求,从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优化转换、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园区生态化、智能化、景观化改造,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方大集团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位于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濒临长江。该公司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近5年来投入资金13亿多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厂区上空再现蓝天白云。“我们公司仅年就投入资金3.64亿元,实施了高温超高压煤气发电、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环保工程。”该公司党委委员吕小华说,“目前,我们公司有在线监测系统20套,吨钢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均达到了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吨材盈利全国排名名列前茅。”
近年来,该市现代轻纺产业克服市场需求不旺、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同时,注重现代轻纺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位于瑞昌市的江西凤竹棉纺有限公司,过去是传统的纺织设备,产品档次不高,市场价格低。该公司在投资多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还投资0万元,新上了一条先进的生产线。新设备投产后,用工比过去减少了11%至13%,每吨纱的价格比过去高出元至元。
该市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投资大、技术先进的现代轻纺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强现代轻纺产业。福建锦兴集团投资6亿元在共青城建设20万纱锭卡摩纺项目,该项目设备全部从瑞士进口,卡摩纺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档次高,填补了我省纺织业的空白。
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的赛得利集团是全球纤维素纤维行业领导者。赛得利(中国)万吨纤维素纤维项目位于濂溪区,由赛得利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亿元,分四期建设,每期25万吨,建成后年产值超过亿元,可解决就业余人。该项目去年4月11日正式签约,实现了年内签约、年内开工的目标。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建设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
借得东风好行船。九江市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加快发展动能转换,让产业更美好。
现场直击
巨石九江生产线。
爱升电路板项目发展加速度。
“高”“新”撑起一片天
在打造百里长江经济带“最美岸线”的今天,地处长江之滨的九江经开区如何做到“五年实现财政收入和工业总量两个倍增”的目标?近日,记者走进九江经开区,目睹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迅猛势头……
来到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生产车间,里面一派繁忙景象。二期工程今年3月18日正式投产,工艺先进、设备一流。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吴秀琴告诉记者:“二期工程是年产12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按照世界最先进的行业标准建设的,应用了巨石集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使二期工程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年7月,该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有年产15万吨无碱双池窑拉丝生产线和2.5万吨节能环保池窑拉丝生产线,不仅使该公司池窑拉丝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解决了玻纤企业自产废丝循环使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该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后,就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改扩能,今年6月初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技改扩能。“一期工程技改扩能后,能源消耗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20%,年产能新增6万吨。”吴秀琴说,“目前,公司年产能达到35万吨,成为国内第三大玻纤生产基地。”
高新企业需要高端技术人才。年出生的北京大学博士罗佳,是九江市柴桑区人。他的研发团队有25人,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职博士3人、兼职博士4人、硕士和学士18人,开发科技成果20多项。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九江经开区,是一家具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专业从事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罗佳的研发团队与该公司合作,优势互补,走科技带实体、实体促科技的发展之路。他任该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年,该公司成功研发了6微米锂电池铜箔,并已量产,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着,12微米、8微米、6微米的锂电池铜箔生产线在不停转动,金光闪闪。“公司去年生产铜箔吨,实现产值7.6亿元,实现税收万元。今年,该公司可生产铜箔1万吨,产值可达10亿元,税收有望突破1亿元。”罗佳说,“公司去年12月完成了股改工作,正在筹备上市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近年来,九江经开区制定措施,大力引进高新企业,引进了北汽集团、艾美特电器、腾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企业,仅去年就引进了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额达.5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6%,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去年,该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增长65.35%,综合竞争力位列沿江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
共话大保护
大力推动产业迈向绿色化
九江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校长丁格非
按照“产业美”的发展要求,九江市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绿色工厂创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措施,不断推动全市产业优化升级,迈向绿色化智能化。我认为,今后要一方面大力推动全市石油化工、现代纺织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原料替代、研发绿色节能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材料、电子电器、新能源、新动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推动全市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在推进清洁生产方式上,积极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应用节能技术,推动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并大力支持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产业升级后更要加强对长江保护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党支部书记梅芳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九江工业的发展,对长江水质和区域环境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我记得老鹳塘污水站往长江排的污水都是黑色的。后来,国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产业升级,关闭了棉纺织厂和化工厂,从源头上清除了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环境质量,长江水质也得到了改善,河东水厂和河西水厂的生活用水一直保持优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升级以后,如何改变水环境渐次恶化的现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长江的保护,再也不能向长江排放污水。
企业应坚定走绿色环保之路
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忠
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玻纤领军企业,始终坚定地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为有效降低玻纤生产中硼、氟化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公司以绿色设计为核心,优选绿色原料实现玻纤配方的替代与升级,开发应用无硼无氟高性能玻璃配方,为公司产品占领全球玻纤复合材料高端领域及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玻纤生产过程中,开发应用的熔制立体式纯氧燃烧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废气量的产生,还大幅降低了生产能耗及成本。同时,针对玻纤废丝难降解、难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公司开发应用的高效废丝粉磨回用技术及装备,有效实现了废丝资源化循环利用和硬废丝零排放的目标。
记者点评
让绿色融入发展中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深刻阐释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为长江沿线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公里长江岸线是九江宝贵的资源,也是发展的命脉所在。九江市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契机,按照“水美、岸美、产业美”的要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升级全过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一方面破除旧动能,大力推动全市石油化工、现代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原料替代、研发绿色节能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另一方面,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新兴产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打造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群,让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打造百里长江经济带,要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经济。要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引入绿色循环工艺等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要专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赢。
生活在长江边的居民说,不让污水流向长江,希望水清天蓝空气清新……这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九江乃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守护长江“最美岸线”的实干担当。
总策划:张天清
执行策划:杨惠珍
统筹:赵巧
记者:刘小荣、蒋少征、何深宝
编辑:袁荣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