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用再见来形容铃木最为合适不过,年全年年销量仅为10台左右,这是算上长安铃木以及昌河铃木两家合资企业的总体销量,如果单把哪一家企业分开来算,销量更是惨不忍睹,比如说长安铃木的8万台,昌河铃木的两三万台销量,这种数据想想也是醉了。昌河铃木率先覆灭,接替而来的是北汽,而昌河铃木这种小规模的企业一旦退出市场,将不会再次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当然昌河铃木的覆灭也给长安铃木敲响了警钟,此前市场中传的沸沸扬扬的长安铃木事件,虽然已经遭到长安官方辟谣,但对于日媒的“长安与铃木商榷合资公司事宜”,长安却没有做出针对性的回复。潜在一层意思就是,长安铃木已经朝不保夕,毕竟全年8万元的产销量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工厂运营。更严重的是,没有销量也无法带动资金流,更无法保证经销商的正常运营,目前长安铃木的经销商仍然在不断的缩小中。经销商数量减少,车辆流转率不高,将会让长安铃木陷入到恶性循环中,而数据显示,今年1-5月累计长安铃木销量仅为2.1万台,如果不出所料,下半年车市热潮来临之际,长安铃木的产销量则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因为车型以及网络布局都在一步步的下滑中。预计年销量不会超过6万台。6万!这对长城吉利可能就是半个月的产销量,但对于长安铃木来说,可能是一年的销量,君不见当年庞大的汽车品牌,如此被严重边缘化。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6万仍然是一个“友情销量”,纵观这两年长安铃木推出的产品,造型怪诞、产品缺乏诚意、尺寸小空间小等产品问题,均不能很好的讨好消费者。譬如说去年刚刚推出的骁途产品,很显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先且不说跟维特拉左拳打右手形成的直接竞争局面,就说依然Cross跨界设计风就不被消费者认可,加上不够大的空间表现以及长安粗糙的做工,纵然动力总成是亮点,但消费者仍然无法接受。不仅仅维特拉跟骁途存在这种问题,此前铃木推出的启悦也是这一问题,略显怪诞的尾部造型设计,即便有着不错的性价比以及可靠性,但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启悦无法更好的打动消费者。本想再拉出一个产品聊聊,但发现长安铃木已经没有了新品,雨燕所处的A0市场在缩小,奥拓的A00级市场前景更无从谈起,铃木的产品不仅小,而且少,现在还加了一个“外形怪诞”这一帽子。不管昌河铃木也好,长安铃木也罢,铃木在国内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还真不能闭门造车,多了解消费者喜好什么,随着市场消费升级而升级产品,才能更好的生存。每年千万级的新车消费市场,铃木占有率实在太小,更多的消费者或许内心深处也在呐喊:退出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再也不见,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