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行业发声,让创新发生
汽车品牌评论
汽车之家据公开信息统计,在年进行股权转让的车企有近十家,其中宝沃、重庆力帆、一汽华利、西虎汽车、野马汽车分别找到了“新欢”,而昌河铃木、哈飞汽车等企业的接盘者目前暂未落定。
与新创企业融资不同,整车厂出售股权通常是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包括销量下滑、亏损、负债等。例如野马汽车到年10月底的总负债达38.3亿元,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则为辆,甚至难敌多家品牌的月度销量。昌河铃木截至年7月31日负债18.75亿元,销量自年一直处于下滑态势,年总销量3.08万辆,年前10月继续下跌,至1.27万辆。
除此之外,部分出售股权的车企还被工信部点名,面临生产资质被取消的风险。年5月,工信部公布《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进入特别公示的企业将不被受理产品公告申请,需经过考核后才能重新获得申请公告资格。不被受理产品《公告》意味着,企业产品将不能上市销售及办理注册登记,企业生产资质或被撤销。在此名单之中的车企有一汽华利、哈飞汽车等。
工信部积分情况显示,进入《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的哈飞汽车和一汽华利已连续两年处于停产状态。目前一汽华利被拜腾汽车接盘,但需整改工厂及产品等,并重新申请考核。不过在拜腾汽车协助下,一汽华利解封生产资质的可能性较大,而如今还未敲定投资者的哈飞汽车,未来命运则不容乐观。
不仅传统车企被清退,新能源车企也可能被“除名”。年11月,工信部公布了《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电咖汽车控股的西虎汽车被点名,其新能源产品申报将被暂停受理。据了解,申请移出特别公示的企业,需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考核。若审核未通过,生产资质也可能被撤销。
身落困境之中,又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呢?首先,出售股权的车企们要注意,既然想要借外力解决问题,就需正确评估自身企业价值,制定合理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否则将难以找到投资者。比如想要通过增资扩股出让31.44%股权的奇瑞,在挂牌公告延期4次的情况下,仍未敲定投资者,原因或是出让条件过于严苛。
其次,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背景下,要积极与投资者洽谈助推交易成功。据汽车之家了解,在年12月底登上北京产权交易所的野马汽车,在挂牌之前就曾与雷丁汽车接洽,最终双方于年1月中旬签订合同,野马%股权被低速电动车企业雷丁汽车接手。
再者,被接盘的企业要与接手方通力合作,实现共赢。一汽华利的生产资质目前已被工信部冻结,想要解封必然需要拜腾汽车的协助,自身工厂和生产线也要按照工信部要求进行整改,因此双方均不能懈怠,需共同合作以取得双赢结果。除一汽华利之外,被冻结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西虎汽车也需要与电咖汽车共同努力为资质“解封”。据电咖内部人士透露,西虎汽车目前正积极配合整改,重获生产资质是西虎、电咖及福建泉州政府共同的期望。
除此之外,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企,在产业链上下游尽量寻求协同,共享资源及降低成本。即便是近年发展迅猛的吉利汽车,旗下吉利、沃尔沃、宝腾、路特斯及Polestar等品牌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也在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架构开发等方面尽量寻求协同,节约成本。
爱建证券汽车分析师表示,从资产利用效率的角度看,燃油车原材料的上涨、市场空间逐渐封顶,及向电气化转型对应的新型技术人才和各项成本的增加,均将促使资金及资源在市场的杠杆下重新分配,年多家企业出卖股权只是大趋势下的一部分缩影。
就接盘者来看,我国车企正通过股权转让这种形式,向电动化车企和创新型企业移交话语权。首先,购买生产资质的企业大多数是车和家、威马汽车、拜腾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均以电动化产品为切入口,如威马及拜腾汽车目前的产品为纯电动产品,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则为增程式电动乘用车,而电动化是目前全球各大车企转型的重点方向;其次,受让方还有宝能集团及神州优车等跨界企业,这些企业或从内部革新,或布局出行等新兴领域,在资金、技术等加持下,扮演着汽车行业里的锐意创新者。
不仅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结构性转型,国外汽车品牌也开始经历转型中的阵痛,通过全球裁员及关闭工厂等节约成本,并向电动化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大投入。
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将转型开发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并计划停止8家工厂的生产,削减约名员工。同时通用汽车声明称,随着制造成本的上升和传统动力汽车销售放缓,通用汽车决定转型投入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预计此举将帮助通用公司在年底内节省约60亿美元。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称,“在我38年职业生涯中,我从未看到过我们身处的这个行业转变如此之快。我们正努力做的,是确保通用汽车强大,确保我们在诸如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和互联互通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因为这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才是行业趋势。”
同处艰难转型之中的还有福特汽车。福特汽车近日表示,将考虑关闭工厂,并在欧洲地区裁员数千人。福特汽车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的副总裁史蒂文·阿姆斯特朗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改变福特在欧洲的业务,我们希望成为资本净贡献者,而不是净亏损者。”福特汽车年Q3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税前亏损2.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15亿元)。目前,福特在欧洲大约拥有20.2万名员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福特有可能裁掉其中的12%。
走上转型之路的还有捷豹路虎。年1月10日,捷豹路虎报告其全年销量下降4.6%至不到60万辆,公司在年4月至9月间损失了3.5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0.65亿元)。捷豹路虎表示,中国曾是其销量最高的市场,但年销量锐减了21.6%,在所有市场中跌幅最大。销量锐减直接导致捷豹路虎的日子更加难过,加之燃油车需求下降及欧洲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捷豹路虎宣布加快向电气化转型,并表示将在欧洲裁员人。
业内一位汽车分析师称,国外汽车品牌关闭闲置工厂及裁员等措施,均是在电动化转型的压力下思考出来的结果。为了在未来市场具有竞争话语权,分配资金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裁员、关工厂不过是一时的阵痛,但若不能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可能失去在未来市场生存的机会。
·点击往期精彩·
Mobileye引领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进军中国市场
车市寒冬!吉利汽车业绩未达标拜腾首款量产车将于年年中正式亮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