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非遗事务负责人会议现场作者/供图在有着多万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散落着1万多个岛屿。太平洋文化在其原始质朴的艺术形象之下,蕴藏着神秘的力量和瑰丽的想象。但历史上被西方殖民的伤痛、工业资本主义冲击下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始终让这些岛国困顿不前。当下,在同样面临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情势下,太平洋岛国普遍选择“文化即身份”,希望通过保护、研究和发展自身独有的文化来化解这些现代危机。伴随着个国家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年10月召开的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带有浓厚海洋精神文化特质的太平洋非遗,正从逐渐褪色消失的状态重归人们的视野。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与斐济教育部遗产艺术司,在斐济共同举办了“太平洋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制定及国际援助能力建设培训班”。其间,来自太平洋地区12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政府文化部门的代表,就该地区非遗保护情况及国家文化政策进行了报告和研讨。濒危非遗项目大多基于口头传承沈策:太平洋地区有着蓬勃的民间文化创造力和独特的海洋精神人文景观,诸如航海知识经验、村落信仰崇拜仪式、神话传说、独木舟制作技艺、南太平洋传统建筑技艺、树皮布艺术等。这些代表太平洋的珍贵“精神记忆和经验”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这是否与该地区的非遗传承方式有关?恩格托科鲁拉:库克群岛于年加入《公约》,目前国家非遗清单还没有确立。库克群岛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热爱这里的神话传说,文化即是我们的身份标识,这一点在太平洋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库克群岛非常幸运,它不像岛国萨摩亚,有被德国和新西兰殖民的巨大负面影响,也不像夏威夷被美国吞并,其文化基因非常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去精准祛除白癜风攻坚战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