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之旅探访南浔安昌和郭洞这三

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尝上几道小菜,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于江南而言,苏杭便是这“山珍海味”,纵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呆久了,难免也会腻。

有空时,不妨去周遭水乡古镇走走,领略一下“小菜”的妙处,也算不辜负人间好时节。

南浔并不“难寻”,这个苏浙两省河湖环抱的江南小镇,是湖州市的“小女儿”,原本默默无闻。

后来,宋室南渡,南浔“熬到头”,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地靠浔溪河,得名“浔溪”。

后来浔溪之南,商贾云集,豪宅林立,又被称为“南林”。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年,朝廷在此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首字,这便是“南浔”名字的由来。

这座已有多年历史的古镇,因为交通极其便利,成为苏南浙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除了交通之便,南浔更以“辑里湖丝”而闻名中外。

“辑里湖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简称“辑丝”。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蚕丝之一,辑丝堪称丝中极品,是明、清皇室的御用之物,深受统治者们的青睐。康熙皇帝所穿的九套龙袍,全都是用辑丝所织成。

一百多年前,上海外滩的洋行里、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时时可见辑丝倩影——它和茶叶、瓷器一起,成为旧日中国贸易出口的主要角色。

据说,同治年间,上海的91家丝行中,有70%都是南浔丝商所开。

承蒙江南文化浸润,南浔丝商从来就不是品味低俗的土豪。

他们在外创造商业传奇的同时,用赚来的金银,在故乡构建起一座座大宅、花园、梯号和会馆,它们有不少保留至今,见证了丝商们的兴衰荣辱。

游南浔,小莲庄和嘉业堂不可不去。

小莲庄始建于年,直到年方告完成,历时长达四十年之久,是当时南浔首富刘墉的私家园林与家庙。

小莲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园林,它吸纳当时的社会风尚,将西洋建筑连接于东方的亭台楼榭之中,别开生面,毫无违和之感。

小莲庄西侧,便是赫赫有名的嘉业堂,为刘墉孙子刘承干年所建。

嘉业堂是江南藏书楼中的后起之秀,刘承干凭借家族的雄厚财力,立志收罗天下书籍,“耗银三十万”,收藏了许多珍贵古籍及孤本,比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刘承干虽然嗜书如命,但却是一个难得的爽快人——嘉业堂并不“孤芳自赏”,对天下读书人完全敞开大门。

如果有名人或熟人的介绍,还可以借阅和誊抄书籍,爽快的刘承干,甚至连一些珍贵的宋元孤本,也不惜拿出,供人阅览。

有的人在嘉业堂里抄书,一住就是数日,刘承干还给他们提供膳食。鲁迅戏称他为“傻公子”。

只可惜“花开不长好”,由于长期的巨额开销以及战乱,嘉业堂转瞬凋零,刘承干几度大规模卖书。解放后,嘉业堂剩下的藏书,被归入浙江图书馆等机构。

如今,嘉业堂庭院空空,偌大的书柜上,没有片纸。偶有蝉鸣,打破冷清,令人唏嘘不已。

京杭大运河流经南浔,当年进出南浔的大宗货物和商旅,大多会选择这条贯通南北的著名水道。

两岸依旧连绵着旧式民居——尤其是侧面望去,便可看到粉砖黛瓦,高高低低,却不张牙舞爪的马头墙,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致。

虽然这些民居比不上小莲庄与嘉业堂的豪奢,却很养眼耐看。停下脚步,驻足片刻,举目四望,清风徐来,疲惫顿消。

绍兴出鲁迅,也出师爷。

据说旧时,绍兴一府八县,就数安昌这座江南古镇出的师爷最多。

清代时,出生于安昌的姚润,作为保定府幕僚,因博学多才,被雍正皇帝调到刑部,参与编纂《大清律例》。

这部类似于宪法的清朝法典颁布后,一直在整个清王朝版图内通行,直到清朝灭亡。

秀才出身的绍兴师爷姚润,能够参与国家最高法典的编纂,您想想,他能不厉害吗?

比姚润晚出生几十年的许思湄,也是安昌人,在山西、直隶等省,做了长达54年的幕僚。

他做事谨慎小心,办案明察秋毫,扬名官场,是当时师爷界的“明星级”人物,很多官僚都想聘请他。

许思湄洁身自好,从不收红包,常年囊中羞涩,居无定所。他曾写信向朋友表明心迹,顺便调侃一下自己:

“数年来,馆不过副席,奉不过百金,内而顾家,外而应世。探我行囊,惟有清风明月耳。”

安昌有一座“绍兴师爷博物馆”,专门向游客和外人介绍这些令古镇引以为豪的师爷们的“光辉岁月”。

这座临街的两层小楼,外观上看去非常朴素,如果没有墙上挂的牌子,很容易错过。

门里“前后两个天井院,连接着正楼和座楼,建筑也都是穿斗式梁架,少有雕饰。窗板上黑漆剥落”,应该历经了不少岁月。

安昌和南浔一样,也是借地利之便,发展起来的。

安昌水路特别发达,东南连接绍兴城,西去便是萧山与杭州。

由于交通特别发达,且盛产粮食和桑棉,到了乾隆年间,安昌逐渐成为一个米、棉、布等物资交易的大市镇,镇区规模也不断扩大。

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安昌的商号有将近一千家,只稍逊于绍兴城。

繁华落尽,现在安昌镇上只剩一条像样的街了。青石铺砌的街面,不甚齐整。

两岸的民居多为老房子,风格不定,不过屋顶和柱子多为乌黑的色调,往日的白墙,也已经被岁月染成了灰白色,落寞尽显。

行走在安昌,过桥是免不了的。虽然许多水乡都有拿得出手的石桥,但安昌河上桥梁之密,却是别处古镇所少见的——大约相隔一两百米,就有一座桥。

上了年纪的本地人,经常会非常自豪地对游客说:“彩虹跨河十七桥。”

安昌现存最古老的桥,是位于镇中心、始建于元代的寺桥。这座单跨石梁桥连接南北街市,桥身上挂满了藤蔓,远远望去,就像老人浓密的胡须一样。

夜里,你若走在奇静无比的安昌镇上,月光徐徐照来,也许会在恍恍惚惚之中,遇见一个师爷朝你走来呢……

金华是浙江重镇,秀水明山之间,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村落,隶属武义县的郭洞村是其中翘楚。

武义县城南去10里,便是郭洞。按照《武义县志》的说法,郭洞这个村落在宋代便已有,规模到元代逐渐扩大。

郭洞到处是参天古木,樟树、枫香所占比重最大,最老的已经有岁。郭洞古街掩映其间,若隐若现。

郭洞的道路很狭窄,四通八达,多用石条和卵石铺地。街巷两边有不少老宅,据说郭洞如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还有二十多座,以三合院住宅为主。

有座叫“新屋里”的老宅,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三进三出,共有多达三十多间房屋。

许多古宅至今住着人,有的甚至大门敞开,游客可以随意进去参观。

宅子以天井院落式为主,大小随宅子的规模而定。而建房所用木材,多为本身的颜色,因为,因此宅子都显得很淡雅。

郭洞四面环山绕水,“即便不是世外桃源,也能让人丢掉一身俗气”。

除了南浔、安昌和郭洞,江南还有许多充满风情的古镇,比如林坑、宏村、同里、石家村与上庄。如果你想领略江南水乡妙处,这些地方都是好去处。

吃惯了油腻之物,来点清新小菜,如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hea.com/chzc/1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