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代会全票通过卖身决议,200亿能否

传言已久的“奇瑞卖身案”,终于落下实锤!5月29日,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奇瑞拟以不低于亿现金注入的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车。曾经的“一哥”被迫卖身,都是缺钱惹的祸从诞生之日开始,奇瑞就是自主品牌中的技术流。一直坚持自主正向研发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各种车身部件方面都颇有建树,其研发实力及技术底蕴时至今日在自主品牌当中都名列前茅。研发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奇瑞每年都会在研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同时大力引入海内外人才。以保持奇瑞在技术上的优势。但奇瑞的技术投入最终并没有反应在市场销量上,反而是不断遭遇滑铁卢。年,奇瑞汽车完成销量68.2万辆达到品牌成立以来的巅峰,此后连年下滑。到年,奇瑞汽车销量仅为38.7万台,同比下滑14%;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销量为10.93万辆,同比再次下滑8.9%。根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奇瑞汽车跟踪评级报告数据,年,奇瑞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同比下滑10.59%;营业利润为-万元,净利润2.64亿元。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营业利润为-6.76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额扩大了4倍。而奇瑞的债务更让人吃惊,到年底,奇瑞汽车短期负债达到亿元,非流动负债达到.88亿元,负债总额达到亿元。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债券信息可以看到,年奇瑞汽车共发行过3次超短期融资券,分别是2月发行两次,额度均为10亿元,合计20亿元,期限天;8月发行一次,额度为20亿元,期限天。到年3月底,奇瑞汽车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32亿元,尚未使用额度.03亿元。也就是说,奇瑞汽车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非流动负债和流动负债总额达到.66亿元,资金压力空前巨大。缺钱是因为卖得太差,但是技术不差的奇瑞怎么就卖不动呢?这个现象工程师思维恐怕要背锅了。奇瑞掌门人尹同跃是工程师出身,整个奇瑞也充斥着工程师思维。奇瑞自己也以“工程师思维”为荣。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奇瑞出品的汽车质量或许并不差。但问题是,工程师思维其实是十分片面的,它忽视了市场和营销。从这几年的下滑来看,奇瑞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相较于其他自主品牌而言,显得过分迟钝。长期以来,奇瑞都醉心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不管市场是否接受,只管一股脑地将新车推向市场。结果就是车型虽多,但是几乎没有一款成为爆款。此外,奇瑞的主力车型主要集中在5-8万元的低端市场,在10万元以上的市场几乎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去占据。这样的产品布局直接伤害了品牌,导致消费者对奇瑞品牌的认知集体走低,车型定价始终上不去,单车利润在自主品牌中偏低,加上销量不佳,就根本谈不上赚钱了。凯恩斯有一句名言:“错误的经济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因此,与利益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思想”。这话或许对尹掌门有用。如何做成控可以向宝骏学习,如何提高单车利润可以向传祺拜拜师。另外,此前不断有离开奇瑞的员工吐槽,“按道理讲,奇瑞生产的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可能是营销不行,大概里面的人总想着怎么争权夺利,不想着怎么好好卖车”。是否争权夺利不好说,但至少说明奇瑞在营销方面较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自主品牌有着很大差距。“沦落”到卖身的奇瑞还是“香饽饽”,六方势力将进入角逐!虽然已经到了要卖身的地步,但是奇瑞并不是弃之无味的鸡肋,奇瑞在技术上深厚的底子就是最大的“香饽饽”。在本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官方已经透露,“奇瑞计划出让其归属的51%的股权,目前有6家意向入股方已经进入到了谈判阶段”。此前收购了观致汽车51%股份的宝能被认为最有可能达成对奇瑞股权的收购。前几日更是有“宝能集团拟出资亿~亿元,以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的消息流出,虽然官方认定其为谣言,但仍有大量且可信度极高的消息在佐证此事。近两年,宝能对汽车行业热情高涨,从收购观致,到近期的入股昌河铃木,都显示出宝能要在汽车领域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虽然观致在手,但它的体量并不足以满足宝能的胃口,奇瑞才应该是宝能最想品尝的那块肉。不过宝能并非没有竞争者,复星国际、鼎晖投资、拓普集团,正道集团的董事会主席仰融都有意向将奇瑞收归门下。说说观点今年4月,奇瑞汽车刚刚发布了其全新的战略“雄狮战略”,全新战略的实施第一步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加上之前在资金方面的缺口,现在摆在奇瑞汽车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我们可以看出“卖身决议”获得全票通过,从内部来说是人心所向。而且不只是奇瑞内部,甚至连经销商们都希望引入新的投资方,单靠奇瑞自身的力量已是积重难返,只有通过改制,这潭死水才能激活。当然,奇瑞这一系列的决定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支持国有汽车企业与民营汽车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强联手,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对于“体弱”的奇瑞来说,这正是大刀阔斧改革的一个契机。有了政策的支持,此次“卖身”对于奇瑞汽车的发展并非坏事,在巨大的现金进入之后可以缓解奇瑞“缺钱”的问题。同时在混改之后,奇瑞也将引入更多的优秀人才,更新鲜的管理思想,更有效率的营销思路,而这一切都是现实的奇瑞最弱的环节。苦寒之后,奇瑞能迎来阳春吗?嗯,我们是这样希望的!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hea.com/chzc/12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