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朋友圈,一张带有Q7字幕的霸气SUV图片映入眼帘,当我打开图片看大图的时候,脑海中产生了一个疑问,这难道是奥迪版“路虎”?
这其实是北汽昌河Q7,有着和奥迪相同的名字,和路虎揽胜相似的外观内饰,而发动机用的是三菱的,这个“山寨”够纯粹的,因为你从这款车上根本看不到昌河汽车的影子。
想不到吧,那个浓眉大眼的昌河居然也加入了“皮尺部”的大军。
从上世纪年代持续N年销量排行榜第一,大街小巷昌河车满地跑,在当时谁要是能有一辆北斗星开着,真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唉,说真的昌河这几十年真是够悲催的。
年底昌河被长安汽车集团重组,但发展惨淡。到年,昌河再次被重组,这次的“爸爸”是北汽。
换了“爸爸”的效果就是立竿见影,年,昌河昙花一现,达到14.1万辆,随后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之所以昌河的销量不可持续,分析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定位不够明确,推出的Q35和Q25都属于北汽旗下自主车型的换标产品,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二是,北汽旗下自主品牌众多,像绅宝、北汽新能源、威旺、昌河、幻速等,在产品和品牌定位之间存在严重的重合,昌河与威旺便是其中的典型。
媚俗点说,那是重组的1.0时代,义父义子之间磨合下关系,现如今1.0行不通,就得开启2.0的新篇章,当真要义父义子变亲生父子,要真正联手,同气连枝。
年,北汽集团加速推进了昌河汽车的变革调整,将原整车事业本部、北汽股份威旺事业部和昌河汽车整合为全新的二级平台——“大昌河”。
刚刚过去的3月21日,北汽昌河推出企业全新转型战略“移动众创空间”,从“人”和“物”两个维度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移动产品。
发布会现场,徐和谊再次强调北汽集团打造“5年百万千亿”大昌河的目标坚定不移。
百万,具体是指-万辆的年产辆,千亿,指0个亿的价值链的收入。
徐和谊讲到的“大昌河将由传统车企向造车新势力蜕变,未来已来”,北汽此次转型将变身移动出行终端平台服务商。而“移动众创空间”战略的提出则是大昌河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移动众创空间”战略的背景之下,北汽昌河对现有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梳理,由北汽昌河Q7、北汽昌河A6、北汽昌河M60和北汽威旺EV构成初代“移动出行终端”阵容。
看到这里,我就很自然的衍生出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5年百年千亿”的目标靠不靠谱,可能不可能?
我们先来看,威旺与昌河的销量,北汽威旺全年销量为9.27万辆,年环比下降44%;昌汽车年的销量仅4.98万辆。
昌河我们不讲,单说这威旺。威望的商转乘之路并不顺利,它是想走宝骏的路子,但遗憾的是缺少五菱的铺垫。
虽说威旺S50也杀入了十万元区间的自主紧凑级SUV市场,但奈何一是换标绅宝X65,二是这压根不是你的地盘。
而且在一票商转乘的品牌中,威旺是个被“边缘化”的品牌,属于第三阵营,第一阵营是五菱宝骏,长安欧尚,第二阵营是东风小康等,第三阵营则是北汽威旺。
威旺并入昌河已经板上钉钉,这也意味着威旺的产品线调整和梳理,远比昌河要麻烦的多,这个问题远比两个品牌相加年销达到20万更重要。
但麻烦就麻烦你,你一旦动威旺的产品线,就意味着动了销量的大头,昌河的销售任务就更重了。
问题是,年可能会让昌河过得有些难,从北汽昌河官方获知的消息显示,北汽昌河Q7将于一季度上市,两款年度产品预计在7月投放市场。
此外,全新北斗星和北汽昌河A6也计划在年内上市,而在新能源市场也会有一款新车投放。
这些新产品的节奏周期,注定了可能要等到年才能发力。
第二个问题就是“移动众创空间”这张营销牌。
说以千到一万,“移动众创空间”的核心之一是“互联网”。
互联网化得程度决定了这个提法的践行程度。第一波吃“互联网”螃蟹的是吉利、上汽、长安,他们是先行者。
当然不是不是说北汽不行,而是北汽始终没有被消费者贴上互联网的“标签”,这也意味着北汽昌河在这个维度缺少北汽的背书,要从头开始。
事实上,大昌河也有非常利好的一面,就是经销商网络变大了。
整合之前,原威旺网络和原昌河网络,一级经销商分别有、家左右,二级网络分别有、家。
整合以后,一级网络有近家,二级网络1家,全部网络数量接近家,网络覆盖度可以达到75%以上,网络密度也从原来不到1的水平提高到1.6,服务半径大幅改进至50公里。
但是更大的经销商网络,也对产品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经销商和消费者一样,不乐意看到“皮尺部”的作品。
至于北汽昌河领导们嘴里那些“推动北汽自主的产品完成向15万元左右的市场区间跨越”、“全年15.5万辆销售目标”、“年冲击30万辆目标”、“五年实现‘百万千亿’目标”……
我看了看,也就是“全年15.5万辆销售目标”最接地气,其他的还真不好说。
对了,朋友圈那张Q7的照片我居然没找到,大概是被删掉了吧!
刘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