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嘱托,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形成了工业强省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全省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稳健起势。
(资料图)
年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总量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均列全国第13位。
年
1至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列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吉安市、抚州市、赣州市、上饶市增速领先。
1至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9.5%、高出全国平均4.8个百分点,抚州市、上饶市、南昌市增速列全省前三名;利润总额增长3.3%,高出全国平均4.7个百分点,抚州市、赣州市、九江市增速列全省前三名。
工业强省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各地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担当打好主动仗,以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打赢攻坚战,努力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
赣州坚持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资料图)
赣州市在年如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同口径翻番目标基础上,今年2月又出台了《关于“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实施意见》,坚持主攻工业的战略地位不变、高位推进的工作机制不变、抓首位产业的发展思路不变,力争各地首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三年翻番,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园区工业用地亩产效益和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项目、抓企业、抓园区,千方百计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总数保持全省第一。
吉安做强首位产业培育百亿企业吉安市将工业强市上升为全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持之以恒深入实施,构筑了“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诸多历史性突破——全省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七年列全省前三的设区市;年合力泰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突破;年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成功迈上千亿台阶;年总投资亿元的立景创新科技摄像模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年本土企业A股上市取得突破,海能实业获准在深交所上市。这些标志着吉安工业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已经从“做总量”逐步转到了“求质量”的轨道。
上饶“两光一车”产业铸工业脊梁(资料图)
上饶市坚定不移地推动光伏、光学和汽车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集聚了强劲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光伏产业全球领跑,晶科能源已连续三年组件出货量、光电转换效率、毛利率、净利润等指标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光学产业加速升级,成功打造了“镜片-镜头-模组-成套设备-研发”光学产业链,汇聚余家光学企业,镜片产能占全球产量半壁江山。汽车产业稳健发展,一批汽车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万台汽车产能和亿元产值的“百万千亿”奋斗目标。
南昌加速增量崛起深化存量变革南昌市坚持“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战略不动摇,咬定“工业四年倍增”目标不松劲,谋划“三核、五区、多群”的工业发展区域布局,积极构建“4+4+X”新型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走出了一条“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的“南昌路”,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一方面,突出“培育新动能扩增量”。聚焦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引龙头建链、做配套补链、提质量强链,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抢占制高点、开辟新领地。另一方面,突出“改造旧动能优存量”。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做减法,严格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署,依法依规淘汰水泥、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上产能项目。
九江举全市之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九江市举全市之力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综合试点工作,确保全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实效、形成示范。年,在省级专项资金基础上,市政府安排1亿元用于启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形成1.4亿元规模的市级专项引导资金。各县(市、区)分别配套引导资金,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倾斜支持,预计带动企业投入上百亿元。市级层面分两批遴选个试点项目,县级层面推选个试点项目,形成九江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工作的最大亮点。把技术改造作为优化升级的重点举措,推动机器换人计划,为企业减少用工和提升生产效率均达30%以上。以“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为目标,大力推进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五化”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上缴工业税收.6亿元,占全省比重21.7%,总量列全省第一。
景德镇全面推进“3+1+X”产业体系建设(资料图)
景德镇市聚焦主导产业,全面推进“3+1+X”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年1至7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名列全省第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位居全省第1,彻底扭转了工业投资连续两年负增长和全省垫底的被动局面。围绕千亿元级陶瓷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不断推动手工制瓷精品化、日用陶瓷规模化、科技陶瓷高端化;依托厚重的航空底蕴和先进的航空技术,打造以航空小镇为平台的航空产业发展新阵地;加快推进北汽昌河汽车洪源新工厂和昌河汽车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助推昌河汽车转型升级“再创业”;深度挖掘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走出一条陶瓷历史文化资源“活态”保护传承创新之路。
抚州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抚州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大数据产业活力迸发。围绕打造全国大数据产业基地的目标,抚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光网覆盖。智慧化服务优政便民。市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了全市59家单位共6.2亿条数据,成功申报江西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试点,获批不动产业务跨域办理创新试点。新一代技术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5G通信基站专项规划,打通了全省首个商用智能手机5G数据电话和跨省5G高清视频电话,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江西(抚州)开放实验室,在全省成立首家市通信发展办公室。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3.4%,增幅均排全省第一。
宜春聚焦干项目聚力强产业宜春市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聚焦干项目,聚力强产业,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重大项目攻坚战”激发新动能。按照省市县三级“大干项目年”工作部署,在全市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围绕锂电新能源、中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借助中博会、赣深会等经贸平台招大引强;建立“擂台赛”机制,提升项目建设热度;实行重大项目包保领导责任制、总协调制和总督查制。去年以来,全市年度用地计划的55%用于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战”实现新突破。坚持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加快构建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锂电新能源产业“双翼驱动”,中医药产业“两极突破”,传统行业“多产提升”。
新余大干项目做强园区新余市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年”活动,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行动,集聚各方力量、各类要素、各项服务向工业项目聚集。新余市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实施支持新钢30条,打造全省钢铁产业高地,去年新钢公司经济效益创建厂60年来最好水平;全面落实支持锂电产业发展30条,在赣锋、雅保龙头拉动下,全市锂电产业基本打通了锂矿原料至锂离子电池生产环节,形成较完整锂电池产业链。始终把做强园区作为夯实产业发展支撑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行动,锐意推进园区改革,加快建设园区配套建设。同时,高位推动“大干项目”,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
鹰潭创新引领升级“老路子”发展“新路子”(资料图)
鹰潭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走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老路子”,切实走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突出创新引领,力促产业转型升级。鹰潭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启动国家级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国检中心、三川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80多家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铜消费区。鹰潭市以03专项试点示范为牵引,重点发展移动物联网产业,相继建成北航鹰潭研究院、中国信通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44个,打响“物联鹰潭”品牌,持续保持了网络、平台、应用、产业的“四个全国领先”,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示范基地。
萍乡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工程(资料图)
萍乡市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新旧动能转换三大工程,实现了传统产业有中出新、重焕生机;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异军突起;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成效明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方面,推动萍安钢大力实施环保提标改造,投入10余亿元打造“3A”级生态旅游工厂;把发展海绵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核心产业进行布局。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开展产业招商,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融合,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赣江新区实施工业强省决胜三年成规模赣江新区坚持“打造全省改革创新的强大引擎之源和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之眼”使命担当,盯紧“决战三年成规模”责任目标,把牢新区管理体制调整重大契机,举全区之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在产业攻坚上谋转型升级之路,重点打造以现代生物医药、现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3+1”产业链生态体系工程;在项目建设上扬苦干实干之风,年共新引进项目个,合同总金额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在创新引领上打精准高效之拳,截至年底,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成立前的55家猛增至家,发明专利拥有量从新区成立前的件增至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6.5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8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工业强省建设
正向世界展示着一个
崛起的江西
奋进的江西
来源:经济晚报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