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昌河行将就木,徐和谊高喊的ldqu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0487.html

10月13日,中汽协发布了最新产销数据。国内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完成.4万辆和.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截至本月,今年来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并且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这其中,包括吉利、长安、长城等在内的一线自主车企持续销量飘红,有望更进一步,在接下来的月份中收割更多销量。不过,一线自主车企的强盛,对应着的是不少末端自主车企的落寞,就好比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北汽昌河。

让我们把时间追回到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强峰会,当时的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向媒体郑重宣告“到年,北汽昌河‘百万千亿’目标没有变!北汽昌河宏伟的发展蓝图也不会变!”

随后,年3月2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北汽昌河“移动众创空间”战略发布会上,当时的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蒋自立呼应了徐董事长的“百万千亿”目标,表示“大昌河”的销量将会是北汽自主品牌总量的一半,成为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的主力军。而关于产品计划,北汽昌河当时也向外界公布这样的信息。其准备每两年打造一个全新汽车产品平台,每年推出2款全新汽车产品、5款改型产品、10款年度型产品,确保年年底实现“百万千亿”目标。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如今,已经是年第四季度的当下,大昌河的“百万千亿”宏伟计划实现多少了?接下来,我们不妨仔细审视一番。节节溃败,“百万千亿”成了笑柄先来看销量。在“大昌河”战略布局之前的年,其销量为11万台,加上威旺超过20万台,虽然距离百万台销量级别还差了很多,但20万+的数字,还算是让人期待其接下来的表现。但到了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移动众创空间”元年,北汽昌河的销量只剩下台,缩水了近乎三分之二。更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想着昌河能在年实现爆发式成长,现实却给其开了个大玩笑。数据显示,整个年年度,北汽昌河的销量又在年的基础上缩水了近一半,只剩下台。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由于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整个年前8个月份,北汽昌河的销量只剩下可怜的台,还没有早已停止合资的长安铃木销量好。再来看营收。虽然北汽昌河官方没有公布年前8个月的营收数据,但鉴于上述凄惨销量,从事过汽车行业的都知道,这样的销量别说营收千亿了,能不能顾着日常的开支都是问题。而之于新品计划。放眼望去,北汽昌河在售的还是那些老车型:微车M50S、小型SUV昌河Q35以及两款新能源车型北汽EV2、北汽EV5,剩下的山寨版路虎揽胜——昌河Q7已经无奈停产,昌河A6还在苦苦支撑,但一个月销量只有50多台,近乎于停产的边缘。和上文提到的雄伟新车计划相比,北汽昌河其实一直在吃老本,根本没有什么全新车型,更惨的是,老本已经快吃完了。回过头再来看当初大声喊出的“百万千亿”,对照现在的处境,可谓现实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全线告退,产品和品牌极速坠落导致北汽昌河如此落寞的原因,无外乎技术的缺失和品牌影响力的不断下降。众所周知,昌河曾经的辉煌,其实拜铃木所赐,但随着铃木的出走,导致昌河失去技术供血。虽然年北汽收购昌河70%股权,正式将其收编,并投资百亿元对其进行输血再造。并于年12月9日再次对昌河汽车进行整合重组,将北汽威旺与北汽昌河进行整合重组,威旺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而昌河则是传统动力汽车品牌,希望借此将江西打造为北汽集团经济型车战略总部基地。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北汽在自主版块的实力本来就偏弱,无论是研发、技术实力还是产品质量,都没有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整个北汽集团都是靠奔驰和现代过活。也就是说,虽然昌河导入了北汽绅宝、威旺等品牌旗下的平台,逐渐形成了轿车、MPV和SUV的发展格局,比如说福瑞达M50、Q25和Q35等车型,但这些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都没有什么竞争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快泯然众人矣。随后,北汽昌河开始病急乱投医,在年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逆向研发邪路,也就是震惊汽车界的昌河牌路虎揽胜——昌河Q7,以及掺扎着其他品牌车型影子的A级轿车昌河A6。以北汽昌河A6这款车为例,其实际上是绅宝D50的换壳车,公众对其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其顶配车型在C-NCAP上的糟糕表现。在素有“五星批发部”的这次碰撞测试中,北汽昌河A6仅拿下了两星成绩,安全性可谓垫底,再加上整车糟糕的口碑以及不突出的品价比,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购买?试想一下,年的中国车市,逆向研发早已没有市场,就连众泰这样的车企都开始了原创道路,可想北汽昌河的命运会如何。内耗空转,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相比于羸弱的产品力和研发力,北汽昌河近几年的内耗和空转,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说年2月20日,当时昌河汽车北京分公司的40多位员工代表,集体到北汽总部上书徐和谊,一跃成为各大汽车媒体的头版头条。就这封公开信显示的内容来看,从年开始,北汽派驻到昌河的领导非但主导不了昌河,反而不断被调离、撤换,而作为被收购方的昌河高层却十分稳定,甚至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并作出了对昌河北京分公司(原威旺和北京事业本部员工为主)及其不公正的待遇,严重影响了士气。与之相对应的是管理层走马看花般的更换,包括廖雄辉、刘诗津、孙贵洋在内的高层,先后被迫调离,同样包括配套的营销团队也陆陆续续换了三任,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明白为何上面说到的,北汽昌河新品计划持续搁浅,并且产品质量经不起考验了。用很多北汽昌河内部人士的话说,这几年表面上公司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在为“百万千亿”的目标打拼,实际上内部的混乱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往往一个营销团队的工作刚有一点起色,就被另一个团队代替,又得推倒再来,整个北汽昌河实际上是在空转和内耗中,惶惶不得终日。当然了,基于这样的内部状态,一些落地以及品牌营销也变成了奢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北汽昌河举行完“移动众创空间”战略发布会之后,就没有什么声音了,以至于市场都快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品牌存在。结语: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之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表现为一二三线阵营之间的区隔更为突出。对于北汽昌河这种三季度销量不上万的末流自主车企来说,鉴于某自主品牌高层曾经做出的“自主品牌未来只剩下三五家”判断,北汽昌河无疑已经来到了悬崖边。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请问北汽昌河董事长蒋自力先生,您当时说过的话还算数吗?我们期待您的回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hea.com/chcb/5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