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新的飞跃
——昌河汽车洪源工厂竣工投产一周年综述
前年盛夏,我们在七月流火中为“它”奠基;去年隆冬,我们在三九严寒中为“它”剪彩;今天,我们在一周年之际为“它”喝彩!
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昌河汽车人在一片旷野上打造出一座崭新的地标,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工厂——昌河汽车洪源工厂耀然呈现在美丽的昌江之滨,将蓝图呈现在眼前,将梦想浇灌成现实。
昌河汽车洪源工厂的竣工投产,见证了昌河汽车人执着追梦的情怀。在这一年,昌河汽车人以洪源工厂的量产爬坡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创造有效供给”的主线,在洪源工厂新车型SOP、量产、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标准,打造了一支干劲十足的团队,成为昌河汽车转型升级的标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昌河汽车人肩负起复兴昌河的使命,怀抱产业报国的理想,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谱写了昌河汽车二次创业的壮丽新篇章,用汗水与智慧,“拼”出了昌河汽车未来发展的新飞跃。
决战决胜双子星“横空出世”
年3月28日,昌河汽车首款SUV,也是洪源工厂的第一款产品——昌河Q25在流光溢彩的奥运水立方耀然登场;继昌河Q25成功上市后,8月28日,洪源工厂“出品”的又一款重量级SUV——昌河Q35在素有“T4航站楼”之称的北汽研发基地拉开了全国35城同步上市的序幕,让所有人看到了昌河汽车砥砺前行打拼市场的勇气与决心。
对于年初“决战90天,实现双车SOP”的那段历程,洪源工厂的干部员工感慨良多。“艰难不堪回首。现在回过头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想起来还全是眼泪!”洪源工厂焊装车间主任曲家宇在座谈时这样说道。这句话道出了洪源工厂双车SOP背后的艰辛,也道出了所有奋战在洪源工厂昌河人的那股“拼”劲。
农历新年后,昌河汽车洪源工厂迎来竣工投产后的关键时期——新基地项目建设、产品导入和工厂运营三线并轨,产品质量、量产、设备稳定、人员操作技能等问题亟需解决。
新工厂、新设备、新人员、新车型,面对这“四新”,来到洪源工厂的昌河汽车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将铺盖搬到洪源工厂,把‘家’安在现场。”“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在昌河汽车领导班子的身先士卒下,昌河汽车人全身心投入到洪源工厂的量产爬坡攻坚战中来,抓质量、抓生产、抓设备、抓人员,洪源工厂的各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产品质量、设备运转、人员技能等制约洪源工厂发展的因素逐步得到改善解决。
“5+2”“8+3”成为他们连续作战的真实写照。从3月到7月,洪源工厂开启了每周7天、每天11个小时的疯狂工作模式,各部门、各车间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到洪源工厂量产爬坡攻坚中来。设备调试只能放在生产线停线后才能进行,生产技术部员工每次调试几乎都在晚上11点以后,且辅助配合人员都已下班,只能手动抬件调试精度,调试完后基本上都要到早上7点了;设备保全人员周末顶着烈日、披着星星冲在抢修保设备、保供电的最前沿;生产线上的员工每天早八点到晚十点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昌河汽车总部全部搬到洪源工厂,直面生产一线,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作为洪源工厂乃至昌河汽车唯一一位女性车间主任,年3月,尹佳临危受命,调入洪源工厂总装车间。面对着Q25、Q35双车型SOP的艰巨任务,她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态,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连续93个工作日没有休息,一头扎在了车间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正是凭着这股劲,洪源工厂总装车间的各项管理逐步捋顺,车间日生产、交付量实现节节攀升,单日产量也从3月初的40台实现了8月末台的跨越式增长,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生产指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全体昌河人的共同努力下,昌河Q25、Q35两款SUV战略产品顺利实现SOP,为所有拼搏的人挂上了一颗闪亮的“勋章”。
如今,走进洪源工厂,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物流车辆川流不息,车间内机器人机械臂来回飞舞、焊花飞溅,一辆辆崭新的新车在生产线组装完成,即将走向千家万户……未来,洪源工厂将在产能、产品布局上实现大规模的扩张与升级,产品品种将全面覆盖交叉型乘用车,A0、A级至B级轿车和SUV、MPV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类别车型,形成相对完善的产品矩阵,真正成为昌河汽车战略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
产、质双突破集聚未来发展新动能7月,昌河Q35顺利实现SOP;8月,洪源工厂实现生产交付整车辆,达成量产爬坡阶段目标,创洪源工厂年月交付量最高纪录,12月26日更是达到日产辆的历史新记录。从日产几辆逐渐攀升到日产辆,背后的是洪源工厂在“人、机、料、法、环”上的精细管理,这也标志着洪源工厂的生产运营逐步迈入正轨。随着产量的提升,在质量精品工程的推动下,在对标北分的有效促进下,新产品Q25、Q35产品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一次交检合格率实现了零的突破,Q35的PDI超过90,领先同类产品。
自4月27日昌河汽车在洪源工厂组织了规模空前有余人参加的质量精品工程誓师大会后,昌河汽车人就严格按照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昌河汽车董事长张夕勇的部署与要求,以Q25、Q35新产品质量提升为切入点,通过借鉴学习北汽股份、北京现代等集团内标杆企业的优秀经验,导入了成熟流程管理体系,实行了质量门流程化管理,质量管理基础得到夯实;通过推进实施生产导入质量控制方案,组织多阶段竞品车对标分析,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质量过程控制得到持续改善;通过从零部件质量、质量考核激励等6个方面、19项具体质量行动的开展,使得新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新车型经销商接车PDI直通率由3月份的21%跃升至9月初的97%、Q35车型总装一次交检合格率实现“零突破”等成果。
在昌河汽车质量精品工程第一期“百日行动”总结暨精益生产启动大会上,张夕勇对质量精品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前,昌河汽车的质量体系已经搭建,质量标准初步建立,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短短多天的时间,昌河汽车Q25、Q35等车型的实物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全员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顺利营造了以质塑企、以质造车、以质取胜的良好质量氛围。
对标先进,苦练内功。6月26日-7月10日,昌河汽车克服生产任务重、人员少等困难,抽调洪源工厂制造、质量、技术、设备等版块的名业务骨干,带着整车事业本部和昌河汽车干部职工的期待和愿望,分两批踏上了北上赴北分公司对标培训的“取经”旅程。
面对难得可贵的机会,昌河汽车参训学员牢牢把握对标车型生产制造这个聚焦点,跟岗实践培训学习,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聚焦对标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参训人员实操技能和班组管理能力,提升了技能、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有效提高了洪源工厂生产导入及制造管理水平,搭建了集团内跨企业的业务沟通交流平台,形成了长效协同机制,不仅实现了优秀改善案例资源共享,还很好地拓展了最前线的班组长们的思维和视野。与此同时,昌河汽车对标培训队伍“快、准、狠”的工作作风在培训中得到切实执行,参训学员严格执行培训纪律、严格考勤及集合、站队等制度要求,展示了昌河汽车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都让北分公司员工很惊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北分公司重新认识了昌河汽车。在“引”进来的同时,昌河汽车也积极“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昌河汽车,在集团内部有更多的声音与身影。
项(条)有效改善,是此次对标培训的最大收获,也是对标培训有效的有力佐证。在7月13号召开赴北分公司对标培训暨转训总结大会后,从公司层面到车间,再从班组到个人,昌河汽车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学、改、转”浪潮,各车间纷纷制定了详细的转训计划,将对标培训成果逐渐转化为昌河汽车人自身发展的内功。
在质量精品工程、对标培训等活动的有力推动下,昌河汽车洪源工厂的管理能力与制造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量与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洪源工厂的集体蜕变,也将昌河汽车未来发展基石筑的更牢、更坚实。
焕然一“心”凝心聚力促转型谈及这一年洪源工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心”的转变。在这一年,奋战在洪源工厂的昌河汽车人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顺利实现了双车SOP、量产爬坡、设备保障、质量提升等目标,员工士气得到显著提振,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干事创业的激情再次被激发出来。在接受《北京汽车报》采编中心主任、首席记者段常钊的采访时,昌河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洪源工厂干部员工精神饱满,营造了人人争先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在洪源工厂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第一道工序的冲压车间也经历了从初期主要干出来,到质量必须保证,再到又好又快出件的历程。车间上赶下压,将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并创造性的出台了“作业阵列”这个举措,通过柔性化的安排,不固定岗位,让“空闲”人员进行轮岗,如今,仅可熟练操作自动化线的员工就达20人(原先只有3人),可开行车的员工也超过20人。为此,车间的效率也急速提升,从最初的冲到最高峰超过冲。
“治车间如烹饪小鲜”。工厂竣工投产初期,新招员工比较多,存在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车间主任需要时刻盯在现场,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如今,员工们都能够按照车间的各项管理规定要求来做,现场脏乱差的现场得到彻底整治。在改变作业人员多年来不良的操作习惯的同时,焊装车间主任曲家宇脑海中始终思考“如何提升焊装车间的效率”,提出了“两检三查保养控制”的新措施,使得新车型的生产秩序井然有序,实现了生产、质量的良性循环。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会成为问题。”涂装车间主任章耀辉从建线到管车间期间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涂装是一个细活,需要员工用心操作。针对涂胶这个瓶颈,章耀辉首先将涂装车间进行封闭化管理,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上杜绝“环”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在瓶颈班组——涂胶班组开展了全能工的培养,避免出现因人的问题而出现的质量、产量问题。目前,涂胶班组有9个全能工,有效解决了涂胶这个瓶颈。
总装车间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严密的质量防控措施,细化车间质量考核机制,严格控制零部件供应质量和制造过程产品质量,采用倒逼机制,将总装车间道工位打散成10道质量门,从过程中控制装配质量,故障率越来越少,直行合格率越来越高,从零上升到80以上。通过“老带新”、内培外训的方式,总装车间培养了一批40多年轻员工组成的排故队伍,实现了车间排故质的飞跃。
经过一年的锻炼,洪源工厂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从被支援转变为支援。当初,为了新品上量,昌河汽车从景德镇工厂、九江工厂抽调大批骨干人员支援洪源工厂的生产制造,如今,洪源工厂为了配合公司发展需要,全员支援到景德镇工厂,为F42S、北斗星新能源车的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比武、军训、员工素质提升培训……在比生产制造外,洪源工厂各车间在生产空闲时间又拉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1月4日,总装车间组织全员余人进行理论考试,在工班长带领下,全员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序进场,成为洪源工厂一道亮丽的风景。整车事业本部党委副书记蔡恩禹看到视频后,专门向集团张夕勇等领导进行了转发;12月9日,冲压车间为单身男员工特别组织了一场联谊活动,搭建了沟通的桥梁;12月2日,焊装车间技术比武开始,现场响起阵阵合音;12月6-7日,涂装车间技术比武拉开战战幕,各方精英摩拳擦掌;10月11日,生产结束后,总装车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为当月过生日的40多名员工集中庆祝……
在这场攻坚、持久战中,奋战在洪源工厂的昌河人展现出了昌河汽车的精气神和正能量,在“八加三”、“白加黑”的连续作战中,在各车间相互比拼、唯恐落后的赶超中,证明了昌河汽车人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大仗的顽强铁军!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拼”穿起了昌河汽车洪源工厂这一年。在顶住压力、传递压力、转化压力、释放压力的过程中,奋战在洪源工厂的昌河汽车人用实干撑起了昌河汽车未来发展的明天,积聚起未来发展的磅礴力量。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