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生时代学过《木兰辞》,知道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是奇女子,千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亦为很多人仰慕。
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国又出现了一位奇女子,因仰慕花木兰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兰。而且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给后人留下了传奇故事。她就是黄慕兰。
黄慕兰出身名门
黄慕兰,原名叫黄彰定,字淑仪,年生于湖南浏阳。家中世代书香,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慕兰父黄颖初先生,与谭嗣同,唐才常称为浏阳三杰。慕兰出生时,家贫无房无地,住在浏阳北门外一带。黄慕兰姐弟七人,其中两个夭折。慕兰很聪明,深得父母喜爱。三四岁时,父亲教其念唐诗,很快便可背诵。小学时成绩优异,以第一名的名次毕业。
12岁入长沙周南女校读书,其作文常为班主任推为范文,予以表彰。我国近代很多巾帼英雄都出自周南女校,如毛泽东主席第一位夫人杨开慧,我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女作家丁玲等。后来因母亲生病,便退学,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自学。
慕兰在周南女校读书期间,深受校长朱剑凡先生影响,追求进步,追求解放,倾向革命。
婚姻多曲折
第一段婚姻
黄慕兰容貌出众,且善于交际应酬,为当时高富帅所爱慕,追求者甚多。然而她的婚姻却不是一帆风顺。
旧社会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黄慕兰的第一个丈夫,便是包办婚姻的结果。包办婚姻有许多弊病,婚前双方缺乏足够的了解,婚后也未必有幸福可言。再加上媒婆图利,说的是阳春白雪,见到的却是下里巴人,可谓害人不浅,即便今日的媒婆也是如此。
过门后,黄慕兰才知道“丈夫”是个大烟鬼,还爱打丫环。鸦片这种东西最是招不得,一旦沾染上这个恶习,没有不家破人亡的。后来慕兰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便再也没有回去。这段紧紧维持了两年的婚姻,于年结束。
第二段婚姻
北伐战争前,黄慕兰去了武汉,从事革命工作。年黄慕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3月8日,黄慕兰与宛希俨结婚。他们是在董必武与瞿秋白的热心撮合下结为伉俪的。宛希俨时任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和中共中央军委主任秘书,并且是《民国日报》的主编。婚礼极其简单,仅仅是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通知了大家,然后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而已,就此告别过去,开始了新生。
婚后不久,黄慕兰夫妇受组织安排,去了江西做情报工作,黄慕兰为交通员。做交通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怕的是情报被敌人截获。因此,那时他们会用米汤把情报写在《圣经》中进行传递。而且交通员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善于记忆。
年,黄慕兰和宛希俨的儿子刚出生3天,接组织调令去了赣西南。4个月后宛希俨便牺牲了,年仅26岁。那一别以后,他们再也没能相见,黄慕兰悲痛欲绝,往日温情,欢笑恩爱之景,时时浮现脑海。这就是革命工作的残酷性,黄慕兰化悲痛为力量,倍加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以慰亡夫在天之灵。
第三段、第四段婚姻
年12月,组织调黄慕兰赴上海,在中央委员会机要处任秘书,从事情报工作。因工作特殊,不便带着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他爷爷奶奶家了。
黄慕兰在上海工作期间,碰到贺昌,他们其实在武汉时就已相识。在日后的工作,相处中,黄慕兰渐渐从失去爱人的悲伤中走出,并进入了一段新的恋情。在贺昌表白以后,他们征求到周恩来,党组织的同意,结为革命夫妻,对外则暂时保密。
后来在年的江西会昌河伏击战中,贺昌壮烈牺牲。而此前一段时间,一个叫陈志皋的律师也在疯狂追求黄慕兰。黄慕兰不便说明已婚事实,以门庭悬殊为由拒绝了。
年,陈志皋向黄慕兰求婚,并于白巾上写血书以示爱意。而此时贺昌去苏区后音空信渺,黄慕兰挂念于心,不能忘怀。烦恼之际,黄慕兰告诉了组织。组织从大局出发,赞成他们结合。于是他们约法三章:营救同志,互不干涉,允认遗孤。遂结为夫妻。蔡元培,柳亚子等名流做见证。
年,黄慕兰见到周恩来,提出要和陈志皋离婚,原因是陈志皋和初恋再续前缘,女方并因此离婚。在周恩来的开导下,遂作罢。年,解放前,陈志皋海外朋友多,能够更好的发展为由离开大陆,黄慕兰则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这一别,两人今生再无缘见面。
陈志皋智救周恩来
年,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很多同志被捕入狱。同年4月,化名为李世珍的关向应同志被捕,然而身份尚未暴露。
几天后的顾顺章被捕,则令我党地下组织雪上加霜。顾顺章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是个软骨头,却掌握有我党地下组织许多情况。我党许多本还安全的同志,都被叛徒顾顺章供了出来,包括很多领导人。此时,救关向应同志之事万分火急,黄慕兰化身成上流社会妇女,同一个叫陈志皋的律师联系,通过他营救关向应。陈志皋是个进步青年,同很多进步人士多有交往。
营救关向应过程中,黄慕兰深得陈志皋父亲陈其寿喜爱,遂收为干女儿。而陈志皋在两人交往过程中,对黄慕兰心生爱慕,于是展开追求。黄慕兰则在此中虚与委蛇,灵活周旋。
年6月22日,陈志皋和黄慕兰相约老电影。在一家咖啡馆小坐之时,碰到陈志皋的老同学曹炳生。两人闲聊时,曹炳生透漏:今早,巡捕房捕到一个湖北人,还是共产党的一个领导。五十开外,金牙,酒糟鼻,空有一个架子,却是一个软蛋,还没上刑,就什么都说了……
黄慕兰顿时警觉起来了,他是谁?他的招供,肯定会令党组织处于危险境地。事在紧急,黄慕兰借口头疼,回到自己的住处,马上电话告知潘汉年。两人在脑海中飞快搜索着,最后锁定是向忠发。确定后,潘汉年飞跑密报周恩来。周恩来接报后马上搬家,并让其他地下组织成员立刻转移。
黄慕兰和潘汉年猜测的没错,那个人就是向忠发。要不是他们早一点儿知道是向忠发,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但周恩来危险,整个地下组织都不保。
中央特科让两名同志化装成卖馄饨的小贩,守候在周恩来刚刚搬离的住处侦查情况。果不其然,敌人也很迅速,凌晨1点,还戴着镣铐的向忠发便领着巡捕房的人来了。周恩来曾将其住处三把钥匙中的一把给了向忠发,果然,他们很轻松的就打开了周恩来的房门。
他们扑空以后,奔向不远处的红旗印刷所。因事发突然,未及通知,印刷所被破坏,几名同志被抓走。
第二天,周恩来见到黄慕兰,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
“慕兰,慕兰,你真不错呀!听听你的汇报吧。”
他们商量着如何探听向忠发案子的情况,最后派黄慕兰去陈志皋处打听。离别前,周恩来还夸奖了黄慕兰一番,说她为党立下奇功一件。并叮嘱黄慕兰工作要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后来,黄慕兰从陈志皋口里得知,抓向忠发的人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理这个共党大人物,蒋介石电令:“就地处决”。而抓向忠发的人的第二份电报是报告向忠发不仅投降还立了功,结果蒋介石还没回电,就有人为邀功请赏,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向忠发处决了。
向忠发也是咎由自取,再想出卖什么也是不可能了。既已判变,还未享受荣华富贵,便速速死去。倘若他宁死不降,也许不会死得这么快,并且还会成为烈士,为后代子孙所敬仰怀念。一念之差,便留千古骂名,这是何苦呢!舍生取义,不失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卑躬屈膝,卖友求荣,为人所不齿,亦令子孙无颜见人。
黄慕兰巧为周恩来辟谣
周恩来曾用“伍豪”的笔名发表过文章。
年2月16日,国民党反动派妄图谣言污蔑周恩来,达到其扰乱,分裂我阵地的目的,于这一天,在多家报纸刊登《伍豪等声明脱离共产党的启事》:
“鄙人等深信中国共产党目前所取之手段,所谓发展红军牵制现政府者,无异消杀中国抗日力量,其结果必为日本傀儡,而陷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回之境地,有违本人从事革命之初衷。况该党所采之国际路线乃苏联利己之政策。苏联声声口口要反对帝国主义,而自己却与帝国主义妥协。试观目前日本侵略中国,苏联不但不严守中立,而且以中东路借日运兵,且与日本订立互不侵犯条约,以助长其侵略之气焰,平时所谓扶助弱小民族者,皆为欺骗国人之口号。鄙人良心之觉悟,特此退出国际指导下之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让潘汉年问黄慕兰有何妙计,可还我清白,揭露敌人无耻行径。黄慕兰稍加思索,提笔立就:“陈志皋律师代表伍豪启事:鄙人身体健康,希诸亲友勿念……”。周恩来看后夸黄慕兰为女诸葛。
黄慕兰和陈志皋商量后,觉得稍有不妥,不便以陈志皋的名义发启事。于是找到法国律师巴和,其为《申报》法律顾问。于是由巴和出面,以周恩来的另一个笔名周少山的名义,于3月4日,在《申报》刊登《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
“兹据周少山君来所声称:渠撰投文稿曾用别名伍豪二字。近日报载伍豪等人脱离共党启事一则,辱劳国内外亲戚友好函电存问。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文字外绝未用作对外活动,是该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人脱离共党之事,实与渠无关。”
同时,党中央也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发出布告,澄清此事。至此敌人的如意算盘落空,白忙一场。
晚年黄慕兰建国后
年,黄慕兰受“潘汉年案”牵连,两度入狱。前后18年的狱中生活并没有把黄慕兰打倒。她总是那么乐观,反而认为入狱正可以摆脱外面运动的打扰,并坚信总有云开雾散之时。后来,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的冤案得到平反,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年,黄慕兰在她岁生日时,回忆她过去一生,赋诗一首:
词苑芳枝灿薛笺,周南风雨忆华年。
奇励上海安危局,铁槛秦城咒逝川。
魂系黎元心不悔,身经磨难志弥坚。
幽兰历尽冰霜后,百度花开夕照妍。
正是她一生写照。
两年后,黄慕兰于杭州以岁高寿辞别人世。
黄慕兰是不幸的,一生与深爱的人三次离别,皆成永诀。黄慕兰又是乐观的,她不怨天尤人,不责怪命运的不公。黄慕兰又是坚强的,多苦的日子她都熬过来了,并且活了多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应该说的就是巾帼英雄黄慕兰吧!
创作不易,请多鼓励!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