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羡慕那些文章写得特别好的人,而我,想要把一些故事顺利的讲述下来都有些困难。但是今天,我还是想写写当年我家的那辆面包车,有着许多模糊而又珍贵的回忆。
我的老家,在河南西部一个极为偏僻的一个农村。大概年的时候,我们村几乎家家都种苹果,我家也种了好多。苹果卖的非常好,每年大概能卖1-2万元。应该是因为苹果收入还不错,才有了后来的面包车。
我有个哥哥,比我大6岁,年的时候他已经19岁了。哥哥的经历还是挺丰富的,但是现在回忆起来竟有些模糊。我上小学的时候哥哥上初中,住校的那种,每周回来一次。记得有一次,哥哥从学校回来跟爸妈说,学校让交40多块钱什么费用。爸妈问是什么费用,哥哥吱吱呜呜也说不上来。那时候,一星期的饭钱也就10块钱吧,40多不清不楚的费用,爸妈自然不愿意给。后来,哥哥说,算了,我不上了吧,不交这个钱了。我印象中事情是这样的。我想,当时哥哥应该是编了这么个谎话,好让自己不去上学。或者,哥哥是觉得家里太穷了,想要去出去挣钱。
哥哥成功辍学后,好像是去我们市里学了厨师,之后到了洛阳的一个饭店打工。在饭店,腰被一个服务员端的羊肉汤烫伤后就回家了(当时那个服务员非要跟了哥哥,不知为何没成),好像是在这个时候,爸妈给他买了一辆红色昌河面包车拉活。终于写到面包车了。
面包车好像是1万多买的,很破的一辆车。刚买回来不久的一天,哥哥想要开车出去跑一圈,结果刚走了不到米就坏了。在村里叫了很多人来帮忙修,修了很久。之后还有一次,拉了一车村里的人去镇上赶集,结果坏在半路,让人看尽了笑话。
图片来自网络,我家的面包车还要gengpo面包车是我们村里第一辆可以遮风挡雨的小车,另外还有两辆拉煤的卡车。那时候我心里特别美,时不时就到车里坐坐,把弄一下方向盘,踩一踩刹车油门。车是给哥哥买的,每次看着哥哥开车出去,都格外羡慕,盼着赶紧回来。很多次,我都把车打着火,挂上档想要往前开,但最终还是不敢。
那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每周日下午,我要走8公里山路到公路边,然后坐车到镇上上学。每次在路边等车,我都盼着下一辆过来的车是我家的车,但好像每次都不是。印象中,等了那么多次车,只有一次是哥哥开的车。车上挤了很多人,我半蹲着到了镇上,虽然很累,但是心里特别美,除了有点骄傲,更重要是我不用掏车费,省下了一块钱。
记得有一次是老爸开车出去拉活,说可以让我跟着,别提当时有多高兴。时间大概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基本上过着这个点就没有人坐车了。老爸拉上最后一波客人就出发了。走着走着,忽然开始下雨。老爸把这波客人送到终点站后马上又返回到了起点。我问他,这个时间已经没有人了,为什么还要再回去?老爸说,他有一种直觉,那里应该还有人。当我们到达起点的时候,果然有几个人在雨中焦急的等待,看到车来了,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不知道老爸怎么会有这种直觉,也可能是他觉得下雨了,要是万一有人等车回不去家,一定很难过。可惜的是,车刚开出去没多远,好像刹车就出了问题。老爸慢悠悠的把那批客人拉回到了起点。奇怪的是,雨好像不怎么下了。那天生意很好,好像挣了80块钱,但是还不够修车的钱。
老哥一直开车面包车拉活,但车好像隔三差五就会坏一次,完全挣不到钱,就以特别便宜的价格卖掉了。后来有一天,老哥又开回来一辆面包车,看起来要好很多,说只要块钱,想让老爸给买下来,说这辆车拉活不会坏,肯定能挣钱。最终老爸没同意。为此,哥哥难过了很久,很久。车卖了之后,哥哥好像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广东清远、郑州,最后又回到北京,一直到现在。
我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来北京实习。如今,我毕业已经8年,和哥哥都买了车,生活也比当年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每次想起那辆面包车,伴随的都是那个年代我们家无比艰苦的生活。
面包车很破,但那时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现在的车很舒适,但相隔千里,爸爸妈妈却很少能坐上。我想,唯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