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南太平洋环游八

患者提问:治疗白癜风已经五个月了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3220.html

海上(十三)

吃早饭的时候,获知了一个确切的消息:昨天是有一个人在浮潜时遇难了,来自山东的一个小伙子,才28岁。还这么年轻,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想来也是要给自己放个大假,谁料想却殒命异域,真可叹世事无常。

窗外的海水一如往日,平静时那么诱人,发狂时又那么骇人,大海养育了生命,又时时夺人性命,予取予夺,就在它的翻掌之间。上午拍飞鱼的时候,海面上随着水流飘来了一层土黄色的漂浮物,看不出是油污还是海藻?

上午10点有王宏老师的摄影课,继续去听课。今天主要讲摄影的构图,摄影的用光和对摄影的理解会放在以后讲。关于构图,主要就是放大主体;寻找角度;等待光线。主要考虑:单色、线条、光影、黑白、背影、角度、虚实、特别的场景和深刻的内容。

听完课再去甲板,海水变得又粘稠了起来,除了被船身掀开的海浪,宝蓝色的海面没有一朵浪花。海底的炫光又透了出来,今天是一道蓝一道灰,一样的明艳,一样的绚丽。可能是因为正午光线强,鱼群都潜到了水下,偶尔才有一条飞鱼跳出来,海鸟就更没了踪影。

下午听课前又去三楼甲板呆了一会儿,也没拍到啥特别的。一直在甲板上坚守的李哥又给大家展示他的成果,居然又拍到了一条大鱼的背鳍。

下午的课是潘柏林大师讲广东“石湾陶艺”。潘大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在陶塑艺术上成就显著。他在石湾筹建了柏林艺术馆,除了展示陶塑艺术品,还定期举办画展、雕塑展,为艺术家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研究、交流、展示、学习、品鉴和收藏的平台。

石湾的陶塑历史悠久,可以溯源至汉唐时期。在明代时,广东佛山、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就各自凭借手工业、版画和年画、商业、瓷器,并成为天下四大名镇,石湾的制陶就是佛山手工业鼎鼎有名的一部分。“石湾瓦,甲天下”,石湾陶器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潘大师从事陶塑艺术多年,他塑造的每一件作品都非常传神,有内容、有灵魂,真正达到了“外静则内动,外动则内静”的境界。

听完课回到房间,服务员送过来一个通知:原定12月23日停靠萨摩亚的阿皮亚港,因为萨摩亚正在爆发麻疹疫情,已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船方出于对全船人员的健康安全考虑,临时决定取消停靠阿皮亚港,改在斐济的苏瓦停留两天。

萨摩亚又叫西萨摩亚,位于萨摩亚群岛西部,由2个主岛和8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萨摩亚处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也是萨摩亚人的世代居住地。年英国将西萨摩亚转让给德国,一战时被新西兰占领,二战后成为托管地,年正式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萨摩亚的首都阿皮亚,位于乌波卢岛北岸的中部,是全国唯一的城市。阿皮亚的人口约4万,年平均气温27度,是一座美丽的热带城市,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可惜了这令人心仪的行程,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转瞬化为泡影。

今晚天边的云很多,没看到日落。但晚霞却非常精彩,是上船以来看到过最美的,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的令人不知所措,美的让人忘乎所以。

海上(十四)

今天邮轮就将穿越经线,到达地球的西半球,但国际日期变更线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时间还是比国内早4小时。

一早的日出平平无奇,连一点霞光都没有,本以为也就这样了,西边却突然现出了一道靓丽的彩虹。彩虹从海面升起,横跨邮轮,就像天上飘落的一条七彩哈达,来保佑远道的客人们平安吉祥。

船尾的美女雕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手指间的球好像就要被一击而出。螺旋桨卷起白浪滚滚,犹如一条银练,倘或诗仙能看见这一情景,定会写下比“我见楼船壮心目,直斩长鲸海水开”更加豪情万丈,胆气冲天的诗。

上午9点有熊教授的课,介绍接下来要去的几个岛。今天的知识点是潟湖,潟湖分海岸潟湖和珊瑚潟湖两种。海岸潟湖是由海中沙坝或砾石坝把海水分割开而形成的;珊瑚潟湖则是由珊瑚礁坝把海水分割开形成的。

下一个要去的岛屿是塔布岛,是汤加王国最大的岛屿。汤加王国的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9万平方公里,共有个岛屿,其中36个岛有人居住,大部分是珊瑚岛。汤加属热带雨林气候,5-8月为旱季,12-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北部27度,南部23度。人口据年底的统计数据为10.8万人。

塔布岛位于汤加的最南端,也是一座珊瑚岛,岛屿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仅有10米。汤加王国的首都努库阿洛法就位于塔布岛上,努库的意思是居住,阿洛法的意思是爱,连在一起就是“爱的港湾”。我们的邮轮明天就将停靠这一港湾。

库克群岛是以库克船长的名字命名的,位于汤加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之间,面积平方公里,由15个小岛组成。库克群岛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度。它现在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虽然联合国已于年承认了其外交的独立性,但其防务还由新西兰负责。

库克群岛北部有7个小岛,土地贫瘠,周边珊瑚礁众多;南部的8个岛屿多山,土质肥沃。其中拉罗汤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中部为山地,四周为平原,最高处海拔米。库克群岛的首都阿瓦鲁阿Avarua,位于拉罗汤加岛的北岸,岛屿的西北端有机场,可以起降波音等大型飞机。

旅游业是库克群岛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40%。位于拉罗汤加岛东南部的潟湖TitikavekaBeach,是岛上最好的浮潜地点之一。

这次旅程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停留的时间最长,要先后登陆三个岛屿,分别是:茉莉岛、塔希提岛和波拉波拉岛。茉莉岛Moorea又称为莫雷阿岛,与塔希提岛相邻。岛上有一座大山,传说在一场战争中,一位叫派的勇士把矛掷向希托(神),矛没有刺中希托,却把他身后的一座大山穿透,从此这座山被称作“刺穿的山”。

塔希提岛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面积平方公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首府帕皮提就位于这座岛上。这里77%的人口为波利尼西亚人,其次是法国人与当地人的混血儿,华人人口能占到10%。

塔希提岛又称大溪地,如今大溪地也是整个波利尼西亚的代称。这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6度。位于岛上的奥罗黑那山,海拔米,是海岛的最高点。塔希提岛上林木葱茏,既有高山密林,又有流水瀑布,游人们在这里还可以游泳潜水,或是乘坐玻璃底船,一览水下的珊瑚和鱼群。

波拉波拉岛BoraBora有10公里长,4公里宽,环岛一周32公里。岛的中部是两座死火山,周边是环礁,主岛与环礁之间有大片清澈的海水,五彩潟湖里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珊瑚和热带鱼。

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年),曾在波拉波拉岛上作了一幅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幅画现在由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美术馆收藏。

上完课,海上的风小了些,海面上有星星点点的浪花,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在海面上来回跳跃。今天的船速很慢,只有12节,但在船身两侧涌起的白色水浪却特别明显,还不容易消散,猜测是因为这一带海水的盐度高。海流把一些细小的颗粒卷到海面上,还是辨不出是海藻,还是油污的颗粒。

这两天除了偶尔能看见水流中夹带的细小颗粒,海里好像啥都没有,茫茫大海上绝少能看见飞鸟的影子,连飞鱼也很少,感觉有点荒凉,像是进入了海洋的荒漠。现在地球的整体状况越来越差,环境污染、气温升高,许多物种都处在灭绝的边缘。如果有一天地球真成了一片荒漠,人类又要向何处去?

下午2点是李大冬先生关于景泰蓝的讲座。景泰蓝又被称铜胎掐丝珐琅,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出土的文物看,珐琅器应该起源于古埃及,而且那时候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可惜这一文明断代,关于珐琅器没有任何文献记录,其工艺更无从可考。现在珐琅器公认的诞生地是希腊,其出土于公元前12世纪的文物,也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掐丝珐琅。

中国的青铜器始于商代,到西周时达到了鼎盛。一开始青铜器作为食器使用,后来逐渐成为礼器和随葬物品。到了唐代,青铜器已经彻底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仅作为饰品使用。随着珐琅制品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发芽,珐琅器在中国就成为了青铜器的一种延伸。

珐琅器传入中国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是大唐与各国的贸易,使珐琅器传入中国;二是蒙元帝国东征,将珐琅器匠人和技艺一并带回,并与中国元素相融合,不断发扬光大。

元明时期制作的珐琅器大多为器皿,造型多是圆形。明景泰帝朱祁钰时期,是中国珐琅器制作的一道分水岭。景泰帝之前,制作珐琅的釉料全部进口,颜色也仅以蓝白黑黄绿红为主;景泰帝之后,釉料开始国产,釉彩的颜色也更加丰富,而且用作珐琅器底色调的蓝色也产生了变化。也是从这之后,中国产的珐琅器被称作景泰蓝。

明朝中后期的景泰蓝发展到了新高度,景泰蓝的器型、颜色、纹饰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胎体也更薄。可惜的是,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打北京城,在城破之前,包括景泰蓝制作工艺的许多文献都被付之一炬,后来直到清乾隆朝以前,景泰蓝的制作都大不如前。

直到乾隆年间,景泰蓝的发展才又到了一个新高度。纹饰的内容更加丰富;釉彩更加多样,颜色最多达到了多种;器物品种更多,形体的大小范围更广;制作工艺较明代也有了提升,还出现了画珐琅、嵌宝石珐琅等工艺。在乾隆晚期,壶的造型开始出现。

景泰蓝的主要材料是紫铜胎体和各种珐琅釉料,它的美不仅体现在造型和纹饰上,更在于用色。景泰蓝的制作步骤主要有制胎、掐丝、焊丝、点兰、烧兰、磨光、镀金七道大工序,每道大工序再细分,最多还有十几道小工序。

烧兰是当胎体填好色以后,再放到高炉里烧制。珐琅釉料的颜色不同,其烧制的温度也不一样,常用作底色的白色或蓝色烧制温度最高,要到-度,砂粒状的固体釉料才会融化为液体,待冷却后就附着在胎体上。

清代景泰蓝只作为御用物品,直到光绪年间,清政府国力日衰,皇宫已经养不起御用的景泰蓝艺人,他们就流落到民间,把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也带到民间。这些流落在民间的匠人也制作了些景泰蓝,其中很多作品都被外国人买去,作品的落款通常是MadeInChi。

到新中国建国前后,景泰蓝已经彻底败落。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国营景泰蓝工厂成立,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和水平也日渐恢复,并出口到了很多个国家,为新中国赚取了不少宝贵的外汇。

到了近现代,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元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同时也有很多仿制品,让人们很难辨别真伪。通常,旧时的釉料不纯,另外因为采用手工抛光工艺,抛光时也会留有抛光的痕迹或纹路。

关于景泰蓝,只记得中学语文课里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但内容几乎已经忘光了。今天听李大冬先生的课,收获良多。

晚饭后,外面下起了太阳雨,海面上又升起了一道漂亮的彩虹。太阳逐渐向西,西边的云层也越积越厚,把太阳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太阳光想努力冲破包围,但也仅是徒劳,天边只现出了淡淡的红霞。

努库阿洛法

没留意邮轮什么时候就过了度经线,现在已经行驶到了西经度的位置。汤加王国曾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最东端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光线的地方。现在这一殊荣已经旁落到基里巴斯共和国,国际日期变更线为其一直向东扩展,到了时区的东十四区,也就是西十区。

昨晚领队说今早上四点半日出,睡觉前就设好了闹铃,结果被闹铃吵醒的时候,外面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整整起早了一个小时。迷迷糊糊又躺下,再起来时天边才刚刚有了一点红霞。天边的云层很厚,把初升的太阳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等太阳再从云后升起,光线就变得很强了。为了看世界上这第一缕阳光,早起了一个小时,但这第一缕光太也平淡无奇了。

邮轮离汤加塔布岛越来越近,已经能看见其周围的珊瑚小岛了。拿起相机到三楼甲板碰运气,看看能拍到啥。站了半天,连一条飞鱼都没看见,只看见了一只飞鸟,还离的好远。但今早的运气还是相当不错,就在想离开的时候,突然看见远处水里连续冒出水花,赶快端起相机连拍,果然又拍到了海豚,一张有身子,一张是尾巴。虽然距离有点远,不是很清楚,那也开心的要命。

走到船身另一侧,海面上正升起了半截彩虹。这半截彩虹还分作两半,一半在海上,另一半在云端。

邮轮船头已经升起了信号旗,正在驶入努库阿洛法港口,塔布岛上的建筑也变得清晰可见,汤加国王的王宫以及大教堂赫然在目。码头上奏响了欢迎的乐曲,两位汤加姑娘在乐队旁翩翩起舞,用最具特色的舞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参加的是“努库阿洛法历史之旅”,上午9:15在一楼珊瑚厅集合。下了船,跟着领队上大巴车,这里的旅游大巴车都没有空调,车开的时候,风能吹进来还凉快些,车一停,里面热的就像蒸笼。

第一站去汤加王宫。汤加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汤加国王。年,图普五世国王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会,但国家仍然保留君主立宪制。汤加王国有多年的历史,在库克船长登临塔布岛之前,王国早已存在。这也是太平洋众多岛屿都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或海外领地,独汤加除外的原因之一。

现代汤加王国成立于年,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年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年再次独立,是联合国第个成员国。王宫距离邮轮码头很近,在邮轮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王宫大楼建于年,仅有三层,白墙红顶,掩映在苍翠的绿树丛中,是努库阿洛法最醒目的建筑之一。

王宫门前有一棵大树,树下摆了几个小摊,主要售卖各式珍珠饰品。看完王宫外景的游客们纷纷围拢了过去,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

下一站去汤加王室陵墓。汤加王室陵墓的规模不算大,但占地面积很大,主体建筑用白色,四周围是绿色的草坪。现代汤加的创始人图普一世就葬在这里,其他的也都是图普一世国王的后裔。王室陵墓斜对面有一座废弃了的教堂,教堂规模还挺宏大,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被废弃。

第三站去三石门。三石门在努库阿洛法的郊外,距离稍微有点远。汤加因为跟英国的渊源,交通也采用左侧通行。一路上导游讲解,领队给翻译,大家耳朵听,眼睛看窗外。路的两边绿树参天,浓荫蔽日,随处可见椰子树、芒果树、芭蕉树、木瓜树、面包树,树上结着成串的椰子、芒果、芭蕉、木瓜和面包果。一栋栋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真幸福,上帝对他们特别垂爱,给了他们这么多好吃的果子。要不是偶尔肆虐的台风,这里真像是天堂。

汤加王国以胖为美,一路上看见的俊男靓女,个个都肥美圆润。我们的导游小姑娘还不算胖,但体重也已经在-公斤之间。她说现代汤加的创始人图普一世,体重就曾高达公斤。这位国王创立了现代汤加国,应该是有些文治武功,排在世界各国君王的行列中,别的不敢说能排在前列,仅以体重而论,这位绝对堪称世界第一。

汤加人世居海岛,每个人的水性都特别好。据说早期各个岛屿之间的通信,就由一个水性最好的人,拖着信件袋子,从一个岛游到另一个岛,为人们送信。后来在年,一位这样的勇士不幸在海里被鲨鱼咬死了,这样传送信件的方式也就从此取消。

汤加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国王贵族是一级,酋长们是一级,再下来就是平民百姓。不同等级的人,就连说话的语言都不一样,有些普通民众也学过一些贵族语言,但很难有机会用。汤加的土地属于个人,但只有国民才能拥有或买卖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传承,家族中只有男丁有继承权,如果下一代之中没有男子,土地可以保留,要等这家里的女性再生了男孩,男孩才可以继续继承。

三石门是由三块巨大的珊瑚石搭建的,拱门两侧的巨石高5米,横搭着的巨石长6米。据考证:这座拱门搭建于0年前,这三块巨石是古代汤加人用大型独木舟从外岛运来的。在三石门前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争着与石门合影,旁边的几位摄影人也摆出各种姿势,都为了能拍到一张好照片。

从拱门穿过,有一条宽阔的甬道,甬道另一端有一棵参天古树,树下还有一块巨型的珊瑚石。这块巨石重约40吨,顶端刻着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还有在这两天太阳升起时刻的标记。

树丛中有好多鸟,很开心拍到了一只特别漂亮的,蓝色的羽毛,长长的嘴巴。另外几种小鸟也很漂亮,就是拍的效果不好,有点遗憾。

随团游的最后一站是库克船长(-年)的登陆地。库克船长曾三次到达塔布岛,他一生成就斐然,足迹遍布南太平洋,却依然低调谦逊。他说:我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发现,只是我探索的南大洋海域,超过了在我之前的人们。

登陆地立了一块石碑,石碑旁有一块牌子,上有库克船长的画像。库克船长率队分别在年、年和年到访汤加,这个海湾就是他第三次来汤加时登陆的地方。石碑处原有一棵大榕树,库克船长登陆后还在这颗大树下休息过,石碑的正面对此进行了记录。石碑的背面也有几个字:年3月7日,伊丽萨白二世女王携爱丁堡男爵和安妮公主到访此地。

石碑另一边有一栋房子,白墙上画着这片海湾,还有一棵大榕树。房前的一片空地上,几位当地居民正在吹拉弹唱,两个小姑娘身着他们传统的树皮衣,在空地中心翩翩起舞。一大群游客围拢了去,又是一番轮流拍照。

树皮衣的原料是树皮纸,把树皮从树上剥下来,在水中浸湿,再不断敲打,一直敲到像纸一样薄,然后再染色,就可以制作出简单的裙装。看完树皮纸的制作,还可以品尝水果点心,还有用地下烤箱烤制的肉、木薯和面包果。这边闹哄哄的,于是循着鸟叫声走到了另一边,好不容易在一棵大树枝头看见了一只漂亮的鸟,拍的还算清楚。

汤加的喷潮洞非常有特色,许多人都想去看,在返程的途中导游就帮着联系车。码头边有好多出租车,我们7个人上了其中的一辆。好不容易跟司机把往返价格讲到70美金,正要出发时,导游和领队过来,告诉说别的车每人15美金。原以为他们来帮忙,结果是来帮倒忙。这司机就不愿意了,一个劲嘟囔总共要收90美金。还说70美金就只去喷潮洞,90美金就一定让大家看舒服了,看开心。

拗不过他,只好依着他。他这才高兴起来,反复说会多停几个地方,一定让大家看的开心,玩的尽兴。

塔布岛上有一棵3头椰子树。正常的椰子树一般只有一根主干,没有旁的枝丫,这棵树却是个怪胎,顶部分为三叉,有三个头,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看。我们的这位司机叫Sila,他说这棵椰子树的树龄可能超过了年。

喷潮洞位于霍马Houma附近的海滩,绵延长数公里。海滩是由珊瑚岩构成的,这些岩石不断被海水侵蚀,日积月累,内部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洞孔。每当海浪涌来,海水会从孔洞中喷涌而出,形成高达数十米的水柱,势如千军,声似雷震,十分壮观。风向改变时,海浪溅起来的水花迎面扑来,一时间全身都被裹在水汽中,嘴唇是咸的,手机上沾满了水珠,眼镜也被蒙上了一层水雾,看出去模模糊糊的。在这里直到看够了拍够了,这才离开喷潮洞。

路边的一棵大树上倒挂着许多果蝠,这边人叫狐蝠FlyingFox,体型和在苏比克湾看到的差不多,只是没有像苏比克湾那么多。塔布岛西海岸有好几处海滩适合游泳,Sila带我们来到了其中的一处。但大家既没做下海的准备,又没穿沙滩鞋,除了一位大哥脱了鞋去沙滩上走,大家就都只在远处看看。这里也是一处珊瑚礁潟湖,海水又浅又清,远远地就能看见海底的珊瑚礁。

塔布岛西北角还有一处登陆纪念地,是纪念另一位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的。塔斯曼是一位荷兰航海家,年1月他率队来到了汤加塔布岛,是第一个到访这里的西方人。旁边的纪念碑立于年,是为纪念塔斯曼到访塔布岛周年而建的。

塔布岛上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那就是会在海滩上抓鱼的猪。猪也是塔布岛的外来物种,这个物种自从被引入以后,就一直被放养。只能到处找食吃的猪,终于有一天发现每天海水退潮后,在海滩上可以找到蛤蜊,汤加人懒得挖的美食,就变成了猪们的日常口粮。有时候发现困在浅水里的鱼,它们也会抓鱼吃,因而变得身手敏捷。我们来到这片海滩时,海水的潮位尚高,海滩上还没有猪的影子。返回时,在一片绿草地上看见了好几头猪,其中的一头又高又壮,跟这里的人一样。据说这里的猪肉自带咸味,应该是跟它们总去海滩觅食有关系。

Sila带我们去了这么多地方,大家决定每人给他15美金,总共美金。告诉他的时候,没看出他有多意外,只是一脸诚恳地说:谢谢。回码头的路上,向他问起制作树皮衣用的是哪种树?Sila边开车边找,在路边还真找到了一棵这样的树。停下车,他走过去指给大家看,这树长的又细又长,树干仅粗如儿臂。

码头附近就有银行和邮局,回来和Sila道过别,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准备换些汤加的零钱留作纪念。等到了银行门口,才知道人家已经下班,下午4点就关门歇业了。换不上就换不上吧,在码头边的一个摊位前买了一个冰箱贴,是汤加的国徽,售价3美金。

码头边还有一座雕像,不知道是什么人的,雕像四周有白色的围栏,入口两侧还各有一门老式火炮。一个水池里是海豚的雕塑,后面不远处就是大西洋号邮轮。

返回邮轮不久,一艘红色的领航船驶来,要协助邮轮驶离港口。外面的天色也渐渐暗下来,太阳还没落下去,圆圆的月亮就升到了半空中,日月双悬,又大又圆,就像两块白玉盘。西沉的太阳把天边映成了红色,其他方向的云层也被染上了霞光。多彩的晚霞在奇妙地变幻着颜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暗,当晚霞也散尽的时候,天空彻底黑了下来。一轮明月绽放,向大地投下来一层清辉。

空山寂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hea.com/chzc/4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