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烈士后人来温祭扫
山河已无恙,今团圆
——抗日“四烈士”后人寻亲纪实
文/管朝涛摄/薛孝钦资料图片均为“四烈士”后人提供
年10月5日,温州城西郊东岙山(白泉山)脚一片荒野杂草中的一个简易墓碑前,7个不同口音的中年男女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地说:“gǒng(爷爷),我们来迟了!我们来看您了!孙子孙女们都来看您了!mà(奶奶)在过世的那一刻,一直嘱咐着我们要找到您。我们找了好多年,终于找到您了。”。
他们是江山籍抗日烈士周庆龄的后人。相隔七十八载,跨越五千里路,他们从青海、河南、江苏和省内衢州等地汇集温州,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寻亲梦。这也是前来温州寻亲的第三批烈士后人。漫漫寻亲路上发生的那些故事分外令人动容。
奋大勇,成大仁时光倒流至83年前。“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地处海滨的温州,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瓯江出海口与深水港,是东南抗日的桥头堡与大后方。温州西北可溯瓯江而上策应浙中,东南可瞭望沿海制衡闽东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同时温州在抗日战事初期,成了前线将士的“物资库”与民众的“避风港”,因而备受日军窥视,一场腥风血雨将至。
日寇自年4月19日在飞云江口登陆起,至年6月25日撤离乐清,温州全境共经历三次大沦陷。占领期间,日军在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相继制造了“砻糠桥晒人干”“翠微山活埋”“蒲鞋市剖孕妇”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掠夺物资更是无法统计,温州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抗日部队陆军暂编三十三师、八十八军新编二十一师、陆军突击总队、浙江省保安团等部队相继开赴温州各处,在飞云江、莲花心、岷岗、杨府山、大小南门、西山、虹桥、大荆、鳌江等地发生战斗百余次。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抗日军人,在温州全境上节节抗击日军,付出鲜血与生命。
年4月18日,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领航空部队,从大西洋的航空母舰“大黄蜂”上起飞,驾驶着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进行轰炸后往中国东海方向飞去,除了一架降落在苏联外,其余迫降至浙江丽水、衢州、宁波和江西等地,多数飞行员被中国军民救起。
日本本土遭到轰炸,震惊了日本军方,于是决定发动战役,欲摧毁位于中国浙江衢州一带的机场,并伺机南下温州寻找港口是否有英美潜艇基地,同时掳掠物资与劳工,实行“以战养人”,是为“浙赣会战”。各大战役于5月14日开始,在浙江宁波、杭州、绍兴、金华、兰溪、衢州、丽水、松阳、温州,江西上饶、广丰、临川一带循序展开。在此期间,日军尽其恶行,无尽的空袭,毒气战、细菌战等违反人性的手段无所不用。
7月初,肆虐遍浙赣大境的日军小菌江混成旅团,继续向东南方向进攻。7月2日占领丽水后,接到日军第十三军命令:“一举攻占温州附近,摧毁秘密运输线和英美潜艇辅助设施等之后,没收或销毁军用物资,完成任务后立即返回丽水附近,作战时间预定为三周左右,从温州附近返回日期另行下达命令”。日军于7月11日攻入温州城,史称“七一一事变”,温州第二次失守。
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已于前期6月3日,7月17日、7月27日先后三次在乐清清江渡、黄华崎头、平阳古鳌头(鳌江镇)实施三次登陆作战。但在我反攻下,中日双方在莲花心、翠微山、双坟山(黄龙山)等地激战,暂编三十三师逐步收复失地。日军感到“兵力日耗、得不偿失、势难久据”,时至8月中旬,日军兵力仅有效控制城区,无暇顾及西郊,已有撤退迹象。
年夏秋之际,发生在东岙高地的战斗,只是一次收复温州(反攻永嘉)的局部战事,却是极其惨烈与悲壮,载入史册。
据《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丽青温平瑞乐战役战斗详报》等材料记载:当年8月13日深夜,该师一团下达向据守温州日军总攻的命令。次日拂晓,一营代理营长周庆龄,率屡战后不足一个排兵力的第三连和仅存的两挺重机枪,作为前锋主力,从渚浦东村赶赴灰炉与西山桥前往城区。但在西郊(今景山)最高峰莲花心附近的东岙高地,遭遇先道而来的日军伏击。作战中,周庆龄命令重机枪掩护大家冲锋,而自己被敌机枪子弹贯穿右腿。士兵扶他退下,被拒绝,并自语道:“部属在前,决不先退,带伤指挥,不死不止!”嗣后,重机枪排长、绍兴籍王海山阵亡。我方阵地枪声停止,随行战士见此危情,要背着周庆龄转移。周庆龄厉声道:“开你的枪!三连还在战斗,我不能退!上面没有命令,我不能退!未经命令,谁也不能退!”接着枪声又起,同时也引来敌人更密集的火力……8月14日,身中三弹的周庆龄,壮烈牺牲于前沿阵地。8月15日,以周部为先锋的我军,将当面之敌击溃,并于当日下午收复温州城——周庆龄牺牲在温州抗战黎明到来前的最后一天。
年9月20日《温州日报》《浙瓯日报》上,同时刊载了题为《永嘉战役壮烈事迹》的报道,称赞周庆龄“奋大勇,成大仁,用自己的鲜血写成永嘉抗战以来最悲壮哀荣的史页”“其牺牲之壮烈,实为永嘉战役以来所未有”。同时还报道了一起牺牲的第三连山东籍连长占国屏,率领余部30人冲锋山顶余名日军阵地,欲与敌人白刃战时中弹阵亡。
福建籍排长叶景文之殉国也是彪炳千秋,14日该部战斗时,命令叶排作为后卫掩护。该排战士与敌血战到底,全部阵亡。叶景文怒发冲冠,与敌近身搏斗,手刃敌寇多人。最终因力竭右眼中刺刀,血污覆面被俘。日军将其绑缚林木上,刀刀凌迟,叶排长高呼抗日口号,血尽而亡。
战后,温州民众感念烈士保卫瓯越之流血牺牲,于是组织人员收集烈士遗骸。收集到士兵遗体72具合葬,称“七十二烈士”;军官4人,为“四军官墓”,上书:“中华民国三十一年秋先后阵亡于反攻永嘉诸战役陆军暂编三十三师第一团抗倭四将士少校营长周庆龄浙江江山人四二上尉占国屏连长山东聊城人二三中尉王海山排长浙江绍兴人二三少尉叶景文排长福建浦城人二三”。二冢曾立于东岙山底白泉古井之侧,供后人与市民祭奠。
但烈士们的后人在哪里?
寻找烈士栖息地70年后。年3月1日,山东籍连长占国屏侄子占民生,根据父辈保存下来的墓地照片在网络发文字帖、拍视频求助寻找烈士栖息地,并分别写信寄往温州、永嘉县民政部门。由于瓯海旧属永嘉,现今的永嘉县并非当时之域地。因而占民生老人寻亲信件,一直等到温州史学者陈钧贤接到信息,方于年到达中共温州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周保罗、温州网王长明手中。
周保罗、王长明等人得知信息后,在当年7月初开始走访该战斗发生地和寻找知情人。后辗转找到一位八旬老者,战争时年十余岁的东岙底人王家富,其父彼时为该地保长。王老回忆:战后与大人前往村庄毗邻战场,亲眼目睹烈士遗骸遍布山野与水田间,其状甚是惨烈。父亲埋葬完官兵后回家说起:“我听说周营长带头冲上去,腿被打断了还不肯下来,忠兮忠啊!”
周庆龄幼年照(左一幼童)
周保罗当即联系了江山市档案馆,希望寻找周庆龄的遗属和相关信息。江山市档案局局长、史志办主任徐青根据档案馆的资料,梳理出了部分相关信息。其中一份资料是年馆藏文献,周庆龄80岁的母亲周郑氏写给江山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军属证明,地址是“白石乡二三保第一甲第一户”。信上还提到周庆龄的哥哥周鹤龄也跟随弟弟参军。
年8月13日,徐青在江山新闻网撰写《硬扎英雄舍生死悲壮浴血莲花心》长文发送,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关于周庆龄烈士的信息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中记载,周庆龄生于年,年牺牲于浙江。在抚恤金发放对象档案中,记有周庆龄是江山市文溪镇五保人(现江山市虎山街道达道村),其母姓郑,其妻姓毛。但是,70多年过去,江山区域划分、水库移民等各种因素交织,找到周庆龄后人何其之难?而且根据《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与四川抗战史研究者谭雄提供的资料、瑞安市蔡桂顺三次赴台北前往“圆山忠烈祠”查档等信息汇集,周庆龄早在年就从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一期毕业,入学该教育班必须是校(营)级以上军官。在温州牺牲时,他的同期同学身居团、旅职以上高级将领已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周庆龄到了年8月,还是在营长负重伤后才行代理营长一职呢?
各种信息如同一团絮麻,期待着有一天能解开。
徐青依然不辞辛劳的实地走访与发布寻亲信息。在后来的五年间所有的努力,犹如泥牛入海,毫无回声。难道周烈士已无后人?但参与该事的人,并不气馁。他们坚信,在浩瀚的史海中,有一扇窗在某个时候一定会为他们打开。
见证人王家富
年4月5日,在广东工作的叶晓春携父亲叶乃兴,从福建前来温州寻亲。他的祖父叶建邦是叶景文烈士的胞弟。叶乃兴说,他的祖母叶张松琴一直在寻找儿子叶景文的殉难地,临终之际吩咐后人要继续寻找她长子的埋骨处。从曾祖母叶张氏到叶晓春,在四代人的接续努力下,陆续发现《浦城县志》《黄埔杂志》和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均有叶景文在温州抗日牺牲的记录。叶晓春也是在年辗转联系上了周保罗与王长明。到了温州后前往东岙山底,见证者王家富老人不顾年迈腿脚不便,颤颤巍巍地与众人来到白泉井边,在一块荒芜的田地中凝视回忆许久后,指出了“四烈士”墓地遗址,并描述当时这里的场景。原来东岙山半山腰以上非常陡峭,易守难攻,山底是一片缓坡,一直延伸到汇昌河边的水田中。上世纪五十年代拓宽道路时,将此山炸开,四军官墓与毗邻72位士兵合冢随之没入旸湖水中。此地只是当年墓地原址垂直落点。两位烈士后人听后默默无语,起身取来白酒、果盘,手捧叶景文戎装遗像,对着荒野乱石,直直地跪了下去……随后热泪盈眶地用闽北语喊到:“阿伯(伯祖父),我们来看你了,这么多年你受苦了,请吃酒……”,在场之人,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到青春少年,无不为之动容。叶晓春与其父是来到这里的第一对烈士后人。
叶景文后人祭扫墓地
年初,在中共党史研究室周保罗和温州史学者陈钧贤带头下,当地志愿者按照片上原字样镌刻了碑文,立于原址。更有好心者拉来巨重座石,加固石碑。现每年清明、抗战胜利等纪念日时,均有群众自发前来,拔草献花缅怀英烈。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叶景文为“革命烈士”,这是对先辈流血牺牲最好的褒扬。
墓碑原文
时光悄无声息又过去了4年。其间,为研究温州民国地方史、抗战史做了很多事的周保罗突发脑梗,昏迷至今。在他最后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