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南太平洋环游九

海上(十五)

因为由西向东跨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这样昨天刚过完的日子,今天又要重复过一遍,只不过过的内容却大不一样,昨天在努库阿洛法,今天却漂在海上;昨天用东十三区汤加时间,比北京早5小时,今天改用西十区库克群岛时间,比北京晚18小时。

早上醒来的刚是时候,太阳才刚刚从海面升起。给初升的太阳拍一张照,见证一下这世界上最晚的朝霞。

临近正午的时候,海面又变得非常平整,宝蓝色的海面就如同一大块蓝缎子,在微风中轻轻抖动。船头划破水面,掀起来了一层层轻波微浪,向船身两侧缓缓地涌去,溅起的白色泡沫随着微浪起伏,一会儿就消散的无影无踪。四周围静极了,仿佛时空都已凝固,眼光也渐渐迷离,恍然如入仙境。正是“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海底炫光也出现了,像一道道细小的闪电,在不断涌起的海波间闪烁跳跃。

炫光处,海面又现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水纹,涟波荡漾,参差错落,纹路不停地聚合分散,变化莫测。檀哥管这个叫海神铭文,这么美的图案也兴许真是海神写下的文字,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能读得懂。

海面真是太美了,轻盈、松软、绵密、嫩滑、细腻、温婉、和顺、柔缓,这许多词语叠在一处,还不能形容出它全部的美。静立在甲板上,倾听微微的海浪声,和浪花消散的沙沙声,眼光一刻也舍不得离开海面。心也随之变得轻柔,只愿时间永固,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每天吃饭的时候也是每天最闹心的时候,整个九楼餐厅就像是一个自由市场,无序、吵闹、喧哗,人们恨不得把房顶都拆下来。今天中午就更热闹,餐厅两侧摆起了海鲜餐,排队的、拍照的、凑近要看看都有啥菜品的,喧闹声比往日更盛。拿到海鲜餐的那些人,每人面前都摆了一大堆,不管好不好吃,能不能吃得下,先抢来了再说。而往日正常取菜窗口处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他们在那边挤,我到乐得这边清净。

下午2点有王宏老师的摄影课,继续讲构图,另外也讲了一点光线,讲了黄金半小时,光比的平衡点和冷暖色的对比。要拍出带蓝调的照片,基本是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的15分钟内,这时候拍出来的照片光比好,还能拍出来蓝色调的背景。关于构图采用广角或长焦,老师讲了一句话:近取其情,远取其势。

接着4点是王晓琦老师讲葫芦雕。中国人对葫芦的情节很深,而葫芦又寓意福禄,寓意多子多福,人们会把葫芦挂在门前求吉祥,会把葫芦籽缝在衣服底襟求平安。葫芦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很久,在河姆渡遗址中就曾发现有葫芦的种子。人们喜欢葫芦,也培育了很多葫芦品种,在中国就有上千个品种的葫芦。

葫芦比陶器、青铜器更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容器,用它装水、装酒或是装药,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用葫芦作舀水用的瓢。葫芦可以做成乐器,比如葫芦丝,吹出来的乐曲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它还可以作药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用葫芦配药的的验方就有30多种。

在我国的文学、宗教、艺术里,也经常有葫芦的影子,甚至在神话传说里也有。传说中的盘古、伏羲、女娲都与葫芦有关,大家最熟悉的动画片《葫芦娃》,就是由七个神奇的小葫芦变成的。有关葫芦的诗文也有很多,苏轼的《前赤壁赋》里就有: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那是何等的潇洒与快意。

我国很多画家也喜欢画葫芦,葫芦形状寓虚怀若谷,大肚能容,很有君子之风。齐白石先生就画了很多葫芦,《白石画语录》里有: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凡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吴昌硕也画葫芦,说:葫芦,葫芦,尔安所职;刨为大瓢,醉我斗室。启功先生在一幅葫芦画上作题跋:谁云依样葫芦,未有葫芦一样。葫芦也进入到了日常语言中,人们常说:依样画葫芦,依葫芦画瓢。

葫芦雕刻的技法主要有:皴、擦、点、线。能用于雕刻的葫芦,都要先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待葫芦完全成熟后,刮掉青皮,再均匀晾晒;之后用钝刀再轻轻刮一遍,就能得到颜色鲜亮,有光泽的葫芦;而这样的葫芦通常还要存放5年以上,才可以进行雕刻。

王晓琦老师生于雕刻世家,她爷爷和父亲都是葫芦雕刻的高手。爷爷曾在直径仅4cm的葫芦上雕过18罗汉图;父亲更增加了葫芦雕刻所用刻刀的种类,使葫芦雕有了一种水墨风格。

王老师从小耳濡目染,潜心学习,如今也已成为一位葫芦雕刻的大师。她用钢针和刻刀在高、矮、圆、扁等各种葫芦上雕刻,作品主要有:18罗汉图、87神仙卷、木兰从军、八仙过海、百子嬉戏图、千里江山图、群仙祝寿图;根据葫芦器型雕刻的作品还有:李白春夜宴、昭君出塞、兰亭序等等。题材多取自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等。

听完课,继续在3楼甲板蹲守。海水还是那么蓝,那么美,只可惜飞鱼很少,在甲板上等了很久,也没看见几条飞鱼出水。现在的位置才到南纬20度左右,照理说不该这么少。

今晚上的日落很干脆。太阳一路向西,毫不停滞,一溜烟地就落入大海,没有火烧云,也没有晚霞,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这一天。

海上(十六)

一早醒来,太阳也才睁开惺忪的睡眼,刚刚探出了头。待它圆圆的笑脸完全崭露时,海天之间顿时现出了万丈光芒,耀眼夺目。海水还是像昨天一样蓝,但海面上波翻浪涌,水花四溅,远不像昨天那样平静乖巧,柔顺和善,又恢复到了往日的脾气,变回了桀骜不驯。

上午9点有一场关于拉罗汤加岛的登陆说明会。拉罗汤加岛是库克群岛最大的一个岛屿,岛上的人口也最多,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多人,居住在拉罗汤加岛上的就有多,其中波利尼西亚人能占到总人口的92%。现在拉罗汤加岛70%的面积还为原始丛林覆盖,岛上的针形山是有名的地标。拉罗汤加岛没有供邮轮停靠的大型码头,邮轮要停泊在附近的海面上,用接驳船送大家上岛。

10点是熊教授的课,介绍地球上的经纬度和时区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以及大海中的珊瑚。

经纬度是经度和纬度的合称,利用它组成的坐标系统,人们就能够准确定位地球上的每一个点。以赤道作为纬度的0度,向南北各划分出90度,南北极分别为南纬90度和北纬90度。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出度,东经度线与西经度线相重合。

以经度线为基础,再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越15度经线。以0度经线为起点各向东西7.5度,共15度的区域为零时区,然后东西两边各分为12个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两边各7.5度,中心线是度经线。中国北京位于东8区,全中国使用北京时间,往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要快一小时;往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要慢一小时。时区线不是直的,会依沿线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作调整。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经线为参考,而画出来的一条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也不是直的,也要考虑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汤加和基里巴斯这两个国家都横跨经线,在划分时区时,专把汤加划入东13区,把基里巴斯划入东14区,都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

地球上的珊瑚已有超过4亿年的历史,现存共有多个品种。大部分珊瑚都生长在温度高于20摄氏度的浅海海域中,只有少量的分布更广,有的石珊瑚还可以生活在米深的深水海洋中。以珊瑚为家的鱼类就更多,高达-多种。

海底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是珊瑚虫的骨骼,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水中的细小浮游生物。珊瑚虫的繁殖速度很快,老的珊瑚不断死去,新的珊瑚又不断生长,珊瑚的骨骼就越积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年深日久,就成了硕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了。珊瑚虫的种类主要有:软珊瑚、角质珊瑚、石珊瑚,而根据珊瑚的形状,又主要分为脑状、纽扣状、枝状、菌状、海参状和蘑菇状珊瑚等等。

珊瑚的颜色通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红珊瑚是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而黑珊瑚则是由于其含有有机质。珊瑚与其体内的藻类形成共生关系,比如虫黄藻,这就是我们能看见五颜六色珊瑚的原因。当珊瑚体内共生藻的数量下降时,会造成珊瑚白化。

海底的珊瑚就像陆地上的森林,它们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但它们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又极为敏感,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就有很多漂亮的珊瑚礁因此死亡。地球上的珊瑚极为珍贵,急需全人类的共同保护。

下午没感兴趣的课,比较闲。睡了一觉起来,就坐在阳台上看大海,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海面还是那种诱人的蓝,但海风挺大,吹皱了海面,还吹起了朵朵浪花。船身掀起的海浪被海风吹散,凌乱的水花间闪烁着七色光,疏忽而来,又疏忽而去。

天上的云渐渐多起来,蓝色的海面上现出了一块块黑斑,那是天上朵朵白云投下来的阴影。渐渐地黑斑不断扩大,连成了一片,蓝色反而成了少数,成了灰黑色调中的几块蓝斑。再往前天上阴云密布,海面上还下起了雨,待穿过这一片雨区,天空放晴,海面又蓝了起来。

中午没吃饭,晚上饿的早。早早吃完晚饭回来,天空又阴成了一片,太阳被结结实实地挡在云后,今天是彻底看不到夕阳了,这是在船上这些天的第一次。

拉罗汤加岛

昨天接到通知:邮轮预计今早7点停泊拉罗汤加岛附近的海面,我们参加“潟湖巡航游”的游客8点集合,乘坐接驳船上岛。早早换好泳衣,在房间等待集合的时间。就在这时,船长广播响起:由于今天海况不好,乘坐接驳船往返有风险,邮轮将在码头附近停留一会儿,视情况再做下一步决定。

这就是有取消登岛的风险,赶快拿起相机,拍几张拉罗汤加岛的照片,万一不能上岸,也算是来过一趟。

海面上的风真是很大,海岛周边海浪涌动,朵朵浪花四处飞溅,海面和海岛被水汽笼罩,到处雾蒙蒙的一片。邮轮围着海岛慢慢地转,岛上最高处的火山口和地标针形山都看到了,只是因为海雾太大,拍照有时连焦点都对不上。

邮轮试着在海面上停泊,但船身晃得厉害,怎么也停不稳。从岛上机场已经飞出了三架飞机,邮轮还是停不下。终于广播里再次传来了船长的声音:鉴于海况恶劣,拉罗汤加岛码头关闭,同时考虑到船上所有乘客的安全,决定取消拉罗汤加岛的登陆,直接去下一站,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茉莉岛。

从码头驶出来两艘快艇,一艘往船头,一艘向船尾,小艇在海浪中上下颠簸,时而被海浪淹没,时而又飞离海面。就在邮轮调转航向,慢慢驶离拉罗汤加岛时,从海面跳出来好几条飞鱼,而且个个体型都不小。没和库克群岛的人见上面,这里的飞鱼倒跳出来送行。

驶出一段距离,领队的信息也来了,也是传达一样的通知:由于拉罗汤加岛周围的海况和气象条件差,致使邮轮无法稳定抛锚,接驳船无法安全稳定航行,船长决定取消拉罗汤加岛的行程。广播里又重复播放了一遍:取消登陆拉罗汤加岛,直接去往茉莉岛。

邮轮和旅行社把船上的活动都临时作了调整。上午10点半有熊教授的课:地形雨及珊瑚礁。

人们平常所见的降雨大多数都是对流雨,而地形雨一定和特定的地形有关,地形雨的降雨量也要大的多。形成地形雨一定要有山地,山地的迎风坡会使水汽气流不断抬升,水汽再因温度不断降低而冷却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就叫地形雨。

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梅加拉亚邦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雨量毫米,降雨极值为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怀厄莱阿莱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这里每年下雨的天数高达天,几乎每天都下雨,被称为世界湿极。而位于智利与阿根廷交界处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小于0.1毫米,在到的91年间,更是滴雨未落。

珊瑚礁是由珊瑚形成,但只有一小部分的珊瑚才能形成珊瑚礁,它们一般生活在水温较高、盐度适中、光线充足、水质优良的浅水水域中,所以一般只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海水中才能见到珊瑚礁。

珊瑚礁大致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岸礁通常发育在近岸浅水带;堡礁是火山岛外围一道不规则的环形珊瑚礁,火山岛与环礁之间有潟湖或带状浅海相隔,且与大陆有一定距离;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是潟湖或浅海,一般是由于堡礁中的火山岛下沉,周边的珊瑚礁又不断生长而形成的。

早在年,达尔文就关于岸礁、堡礁和环礁提出假说:首先在火山岛屿边缘发育岸礁,岛屿逐渐下沉就变成堡礁,岛屿完全沉没又形成了环礁。也有部分环礁直接形成于浅滩上,不经过岸礁与堡礁的阶段。

虽然珊瑚和珊瑚礁异常美丽,但它们的生长却极为不易。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珊瑚礁每年也只能生长1-3毫米。每座珊瑚礁都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堆积才形成的,所以倍值人类珍惜。

上午海上的风浪还是很大,船头指向东北,直奔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茉莉岛。到今天航程已经过半,拉罗汤加岛也是我们这次航程的最南端,南纬21度10分。邮轮现在的位置在南纬20度57分,我们已经开始逐渐北返。船长在广播里通知:预计后天早上6点抵达茉莉岛。

下午2点是王宏老师的摄影课。因为是临时加的课,这一节就没讲摄影知识,讲他独自待在巴黎的五天,他镜头里的巴黎。

返回房间,天还在阴沉着,海面上的海浪依旧。感觉邮轮摇晃的有点厉害,打开电视看,航速16.2节,风速已经加大到51.4km/h。吃过晚饭再看电视,航速16.6节,风速59.2km/h,今天也没有日落,是船上第二个没有落日的日子。

空山寂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hea.com/chzc/5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