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18805.html
2
上了三天班之后,今天王江休假了。
王江走了十五分钟的山路之后,坐上了开往城市小家的公交车。工区的大伙都买了私家车,而王江却没车,大伙建议他买车时,王江总是淡淡一笑,说自己没钱么。主要的原因是,王江希望生活简单点,好给精神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和闲暇,再说,现实生活中王江的确也用不上车,上下班有公交车,父母给弟弟在城里看孩子,也在身边,妻子的老家也不远,骑个电动车,半个小时就到了。至于出远门的自驾游,王江还是喜欢坐火车,再说今天高铁这么发达,自驾游多累呀。
上了公交车,王江刷卡两元,坐在了司机旁边的座位。司机停了正在玩弄的手机忽然问王江:十九大啥时召开?
你还关心国家大事的很!王江没有直接回答,说了句闲话。
王江的话刚落地。后面一位戴墨镜的中年汉子接了话:关心国家大事是应该的么,有啥政策,咱们都有牵扯。
王江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但在这陌生的公众场所,王江不想多说,也就没接话。
这时司机开口了:我关心啥国家大事?主要是咱这车也提升了安保措施,要对乘客进行实名登记,还要留人家电话,你说这麻烦不?
王江听后笑着说:只要是对大家安全有利的事,多麻烦都不麻烦。现在全世界反恐防爆的形势都很严峻,出了事,还不是咱老百姓受损失。
司机嘟囔了一句“在这小地方能出啥事”的同时,系好了安全带,挂挡准备发车了。在发动机响起的同时,司机对王江说:你也把安全带系好,小心摄像头拍到了。副驾驶位不系安全带,我要被罚款元,记6分的。王江笑着说:我上车就系好了。
开车了,王江把窗户小打开了一点,这样风凉些,兼之副驾驶位置上视野开阔,王江很享受这样的坐车。在车子的走动中,王江搓手、扣齿、缩肛而健身,田野上的庄稼已经收完了,麦子已经下种,大地经历夏季和盛暑的蒸晒酷热之后,又伴随着秋风和收获,逐渐归于平静,这个过程会在冬天又走向了一个极致。四季轮回,阴阳交替,在这般的自然节奏下,生活如水,周而复始,只是对于经历的生活不该遗忘,否则,人又该拿什么来说自己活过呢?想到了这里,王江摸向了自己包中的本子和纸张,王江心里问:这些纸张可以代表自己活过吗?本子是王江的读书笔记,因为要在家中电脑上写一篇书评,要用到上面的资料,所以王江把其带回了。纸张就是王江的画作和书法,小城里的朋友也在等着。
看着窗外的土地,王江心中不免一番感慨,小时候在农村经历的一幕幕场景又涌到了眼前:夏收时节麦场里忙活时,从做场、割麦、拉麦,到摊麦到场上、碾场、起场、扬场,最后到把新麦子装袋用架子车拉回家,再进行晒麦子。整个过程中,人真得就像脱了一层皮般劳累。那种辛苦,有着“粮食是老天爷让人活命”的沉重,也有着非机械化劳作的无奈。就说这秋天里的收玉米吧,虽说太阳不是很毒了,但包谷叶子也会把人的胳膊刮得一道一道的,生疼。这和牛马牲畜相伴的劳作方式或许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二千多年了。王江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爷爷套了牛磨地时,自己总喜欢抱了爷爷立在荆磨上的腿,看老牛一脚一脚地吃力地拉着磨朝前走,好把刚刚犁起下籽的地磨平,保墒。而爷爷把后院牛圈的粪土运出时使用的独轮木推车,汉朝的人可能也在用吧。而仅仅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一切都改变了,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仅需要1个小时,小汽车、手机、平板电视,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用品,今天这个时代真的称得上是“辉煌中国”了,让13亿中国人都能吃饱肚子,就是了不起的奇迹!
王江昨天在朋友群中看到的一个段子:人类最厉害的发明是什么?原子弹,错。是手机,因为手机干掉了电视机、台式电脑、手表、座机电话、照相机、收音机、手电筒、镜子、报纸、游戏机、钱包、台历挂历、银行卡。看完了这个段子,王江莞尔一笑,说得真好。就像又说的,现在小偷都快失业了,因为人们上街连买一把青菜都扫码支付,不带现金了。相信眼前的奇迹——再次想起自己昨天说给大伙的这句话时,坐在车上的王江不禁又是一阵感动。
车子走了二十分钟之后,停了下来。上来了几个农民,三男两女,看样子像是进城办事。现在村村通公路和公交车的目标,早已实现了,农村人出行方便多了。听说,现在几乎联通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高铁的开行,早把长途大巴车的生意挤没了。这不,跨越秦巴蜀道的西成客专还没正式开通运营,成都到西安的航班听说就取消了10班次。这就是发展变化了。
上车时,其中的两个男人主动熄灭了正在抽的香烟,扔烟蒂在路边。
几个人上车之后,立刻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首先对售票员让他们签名留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充满了怨气,不过,还是在嘟嘟囔囔中做了。这个过程中,有个人说自己不会写字,也没有电话,售票员也就没难为他,不过,王江看得出,这个人是故意在刁难售票员,好在马上到终点站了,售票员也没坚持。
这几个人在座位上坐好后,就开始了他们似乎在等车时就有的闲谝:
现在农民种啥啥不好,去年辣子价好,一窝蜂今年都种辣子,弄得今年春天时辣子五毛钱一斤,都不够人工费的。
西柳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听说很挣钱。
挣啥钱哩?你以为那是从种的东西上挣钱哩?夏天下来的吊瓜,3块钱一斤,社娃先给农林局一人送了十来斤,为啥?因为社娃弄亩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是为了套国家的补助资金,你以为是拿吊瓜挣钱哩?
能套多钱?那你想去,钱少,谁会下恁大的势?
去年冬天那场大雪,压塌了社娃的大棚,因为是示范园,所以保险就陪得多。所以,现在的人干啥,都要有门路和政府搭上勾。你儿子能在园林局开洒水车,还不是娃他舅在政府上班的关系?
虽说人活着都是活鬼闹世事哩,但要闹好,真不容易。
王江听了“活鬼闹世事”的话,不觉一笑,觉得说得挺好的。
说到了这里,几个农民沉默了一会儿,算是中场休息。
你这看儿子去,拿的这一兜子东西是啥么?
是我娃爱吃的我后院里的枣,另外我给娃蒸了些馍。我娃说,最爱吃我的馍了。那天蒸馍时,我上大学回家过国庆节的女子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娃说把她那些同学惊奇地呀。
你真是把石头往山里背里,人家城市里就买不到个蒸馍!
你还真甭说,城里的馍,哪有一点馍味么?我娃还就爱他妈蒸的馍,现在,手工东西逐渐可值钱了。
王江可以听得出,说话的女人对自己的蒸馍手艺和质量很自信。
汽车到站之后,几个“活鬼”都急急地下了车,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人海中,在某个角落里,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去了。王江下车默默地注视着几个人离开之后,不由得对他们将有的生活有所猜想。不一会儿,王江自己笑了。自己这样的多情,又有什么意思呢?更何况,自己真的无法猜想别人的生活,就像别人无法了解自己的生活一样。这个世界上有人了解自己的吗?想到这里,王江看着大街上似乎有些陌生的车流人流又笑了。这时,王江想到了妻子,对,可以说,妻子是了解自己的人。
王江开锁进家门时,家里静悄悄的,不对呀,在医院妇科工作的妻子今天不是应该倒班休息在家吗?
王江俯身换鞋时,门后却传来了一大声:哇!
原来是妻子!
看着喜气洋洋的妻子,王江刮了一下妻子的鼻子。妻子佯装疼痛之后,说:我一直在窗户上看等着你,就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
说罢妻子转身给王江去端水果了。
王江在妻子身后赶忙叫妻子说:你别急,看裙子后面沾了个啥,让我给你取掉。
啥么?说着,妻子倒退到王江的面前。王江在妻子后腰部一摸,原本是准备拉起了睡裙下的内裤带一弹的,岂料,妻子根本就没穿内裤,王江的阴谋没得逞。
妻子笑着对王江说:我早就知道你要耍坏,我早防备好了。
王江收了笑容以后,对妻子说:秋天了,该穿的,还得穿,小心着凉。
姑娘呢?王江换着衣服,顺口问了妻子一句。
上补习班去了。
咋还上补习班哩?王江的语气瞬间改变,充满了不悦。
你以为就你心疼娃呀?现在就这社会,别人娃都在补课哩,你娃不补课,到时候考不上好学校咋办?现在咱娃上了初中,还有高中和大学两个关口,过不了咋办?
哎。王江很无奈地重重叹了口气,在心中默默说到:现在的娃呀,真是可怜。
真的,现在的孩子真是可怜至极。从上幼儿园开始,园方以挣钱为目的,便开设好多课外班,音乐、舞蹈、绘画、珠心算,每一门课都要交钱。而且幼儿园孩子的家庭作业,或手工制作,或绘画作品,其实都是布置给家长的。上了小学之后,就是校外的各种课外补习班,就像现在广泛流传说的,现在的孩子已经有第三、第四个学期了。每到暑假放假之前,小城的广场上全是各类招生机构。更为可恶的是,学校的任课老师不在课堂上好好教,多在课外办补习班挣钱,所以现在都叫老师是“眼镜蛇”。
在小城的繁华地段,就集中着五六家教育机构,它们像吞噬生命的黑洞一样,只瞄准着祖国的花朵。
这些教育机构真的是为了孩子吗?错,它们只为钱。教音乐、美术、舞蹈、跆拳道、拉丁舞、围棋的,又有几个能学好呢?课外补习数学、语文、英语的,又有谁是在因人施教呢?说是补习班,某种程度上就是揠苗助长,提前上一些下学期或高一级的课,最为主要的是,无法对课外补习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当然了,这些只为挣钱的做法也会打着“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
每每星期六、星期天都会看见家长带着孩子去上课外班,下午时分,也会看见一群家长聚在各个教育机构前面,等着接孩子。
当然在星期六、星期天也会在各个小区里遇见骑了单车结队出进的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他们也是在补课。
只可怜没有任何课外时间的孩子了。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孩子了。
除过课堂作业之外,校外辅导班的作业,孩子照样要完成。所以有报道说今天初中孩子的近视率是50%。当时看了这个数字,王江笑了,因为对于中国媒体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正面缩小一倍是现实,而反面放大一倍可能更接近现实。王江相信,初中孩子的近视率远远高于50%,高中孩子会更甚。
想到了课外班,王江又想到了今年8月份刚分配到车间的一个女孩说到的情形了:你不知道办课外班多挣钱!我原是不想来上班的,就办课外班。但我爸说,你老了以后咋办?所以我才来铁路上班的。我现在在县城还帮人办着课外辅导班,这也不是个简单的活,你要学会了打游戏,要不那些碎娃和你没共同语言,你是很难辅导人家的。这个女孩说到的,可能是托管情形下的辅导班吧。
上个月王江的姑娘说,他们学校初三的一名男同学,刚走到校门口时,倒地了。医院,没抢救过来,死了。听说还是个学霸,每个礼拜天都要被家长开车送到省城去补课。同学们都说,这娃是累死的。
哎,现在的孩子呀。王江在心里不觉又深深悲叹了一声。
而现在的家长又如何呢?
只在焦虑中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子,在折磨着孩子。害怕孩子没有美好的将来,害怕同事们之间说到孩子时,自己没有面子。害怕因特长而加分时,自己的孩子没特长。过去的家庭四五个孩子,家长不咋管,也各个长大成才了,而今天的家庭多是一个孩子,咋就把孩子给得这么狠呢?
王江静坐在书房中,脑海中被“补习班”践踏着。
前十几年,网吧毁了一批孩子,前几年,游戏毁了一批孩子,现在,真的是课外班要毁一批孩子吗?
年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以后,妻子也想要个二胎,王江坚决不同意,这其中除过别的因素之外,王江更不想让另一个孩子被“补习班”虐待。
其实,补习班里的孩子,好好学的也没几个,孩子们之间更多的依然是玩闹,而家长只图个心安。这个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学习和教育,只有金钱的流动——教育成为了市场,全是金钱在主宰。想到这里,王江又想到了春天时,轰动全国的反腐电视剧《人民名义》了,其中展示的全是金钱面前的各色人儿,金钱惹的祸在这个时代可真不小呀!这么一部主旋律的电视剧为什么没在中央一套播呢?这是王江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
金钱主宰着人们的生活。想到这句话时,王江自己默默地笑了。自己上班不也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吗?但是追求金钱能成为了生命的价值吗?在金钱之外的时空里,人又该有了如何的言行?在虚无和死亡面前,人又该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活过呢?作为整个大人类中的一分子,人又该用什么来展现自己对人之为人这个机会的珍惜呢?这些是金钱无法完成的,但这些又必须以金钱为基础才能实现,所以富起来是硬道理,而富起来以后的生活该如何,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富起来以后的生活真的该如何呢?默默静坐中的王江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命题,这对于自己也是唤醒了。
忙活了许多家务杂事之后,妻子在外面喊王江了:
又在哪想啥哩?赶快吃饭,吃了饭咱去公园转转。妻子在客厅里招呼着王江。
王江走向了餐桌,妻子烧了南瓜糊糊,炒了茄子,凉拌了一盘西红柿。主食是馒头。
快吃,有你喜欢吃的火烧雪山。妻子招呼着王江。
王江看着坐在对面的妻子,心生一丝愧意,自己刚才或许真的不该给妻子发火,妻子也不想让孩子上课外班,妻子也心疼孩子呀。再说,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小孩,也的确不易。
王江并没有把愧意说出口。
孩子下午饭咋办?王江吃馍进口时,问了一声。
下数学课外班之后,直接去英语课外班,我给了孩子20元,让她在外面买自己喜欢的吃。
现在,可不敢多在外面吃饭,各种食品里都有毒素,再说各个餐馆用的都是地沟油,连全球连锁的,在中国都用伪劣过期原料了。咱只要能做,还是在家里做吧,这样不仅省钱,还惜命。
王江知道,自己这话本不应该说,妻子平时在家做饭也不少,孩子只是偶尔在外面吃,这可能也与孩子嘴馋、想在外面吃有关。
收拾完毕,王江和妻子去了公园。
一路上王江和妻子边走边说闲话。王江这时,似乎才转换到家庭的角色,不想和妻子不悦,难得夫妻俩这样走走,所以压制着就没说课外班的话题。
妻子说:昨天单位来了个农村50多岁的妇女做妇科检查,检查完之后,大夫说,她下面比较干涩,要有适当的性生活。那人说,自己老头因为车祸都死两年了。最后,这个农村妇女幽幽地说,性生活真的感觉挺好的。从一个农村妇女的口中能说出了这话,挺不错。
时代发展了,人的观念也在转变着,农村妇女有这种意识,也很正常。王江在走动中及时地应了妻子的话。
单位的小贾和领导是一个小区,晚上和媳妇吵架,结果,他媳妇直接打电话给领导,让领导来评理。你说这不是奇葩吗?还有一次,两人吵架了,小贾找不见抱走了孩子的媳妇,马上报警了。谁知,出警的警察是小贾的同学,结果晚上12点多在楼下的花园里找到了。媳妇说,他俩在躲猫猫。让小贾在警察同学面前面子丢大了。小贾这还是二婚,前妻在夜店工作,只会在男人面前嗲声嗲气地叫“哥-哥-”。
现在咱们骂人多不侮辱其先人了,而多说“有病呀”。其实这不是骂人,只是说出了现实状况,我们真的每个人都有病,包括你我。小贾媳妇的奇葩事,也算是有病。
王江接着说:看见前面那个留披肩发的女人了吗?走,咱走快点,看看那人五官如何?
媳妇说:记住背影就行了,留点悬念也挺好的。不用急。
媳妇陪王江看和品评美女是常有的事,不过,王江觉得今天妻子这个说法也对,就同意了妻子的说法。
二人进了公园,只见门口有一群老大妈在跳广场舞,王江和妻子快步拐进了一边的沿湖绿荫路,路边开满了各色菊花,也有一些花叫不上名字。王江和媳妇就这样慢慢走着,身边有好多健身的人快步走过,他们有的三三两两说笑,也有的带了耳机独自跑步。多着中年人,少孩子,孩子都被课外班霸占了。
王江和媳妇的聊天还在继续着,用媳妇的话说,这样陪着王江散步,就是为了说说话,因为她永远记着以前王江在信文中引用过的一句俗语:夫妻夫妻,说话投机。那些信文是他俩谈恋爱时留下的,今天妻子翻出了再看,更是倍觉珍贵。
当又有一个留着披肩发的女人从他俩身旁快步走过时,王江不觉一笑,对妻子说:看着这个人,我忽然有一个感觉,留披肩发的女人多很自能,就是老家农村人说的“能不够”。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我那个离婚的女同学们,看着有貌才,也有不错的工作,为啥能离婚,我没好意思问,人家也不可能说,但我想,主要的一点,就是太自能了,男人在其身边有压抑感,不自由。
妻子接了一句:你说得也不一定全对。但以前“长安夜话”的力闻老师说过,有些夫妻看着很般配,反倒离婚了,有些夫妻看着不般配,反而过得挺好。这是因为看着外表般配的夫妻,只剩下外表般配了;而外表看似不般配的,反而在精神方面很般配,生活就是这么的有意思。
你还记着力闻老师,只可惜当年46岁的他在年国庆节期间去世了。当年,他主持的“长安夜话”节目,已经有了国际影响,通过网络,澳大利亚都有听众。我记得,当年咱们听到力闻老师去世的消息时,都流泪了。
说到了这里,王江和妻子都沉默了片时,似乎是不约而同中对这个世界上曾有过的一个有良知的人的默默缅怀。王江在沉默中看了妻子一眼,妻子这一刻似乎眼圈也湿了。
你说,今天经济这么繁荣,社会日益富足,而真正的有良知的批评之声,为啥却越来越少呢?王江问着妻子,似乎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力闻老师当年在节目中,对人的情感问题有着联系社会内容的深入分析,就像他说的,自己能和大学教授聊三个小时,也能和一个修鞋的聊三个小时,他把自己定义为社会工作者,记得力闻老师曾经在节目中说过一句:现在电视上的情感剧,简直就是在放狗屁——这是他在公共媒体上表达愤怒的最极端的一个词语。今天的媒体上,这么出自于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好的批评之声,真的越来越少了,就像我每年都会购买“杂文年选”一样,只是为了向那些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好的人致敬。你看近来的房价上涨,就存在诸多的猫腻和背景,媒体报道说,又是限价,又是摇号,说不定,这恰恰是在推波助澜,弄得人心慌慌,就是没有明白人出来给老百姓说说真相。十几年前就出台各类政策限制房价,最终结果咋样,还不是猛涨。
哎,算了,咱还是别操那些闲心了,咱把咱的日子过好就成了。好在咱们前年买了房子,再也不用为房子操心了。
面对妻子的回话,王江也只能是淡淡一笑。
你说人越追求为啥越会看到更多的丑陋呢?小时候上学时,我们被教育做“四有新人”,而长大了,面对形形色色难堪的现实,再说“有理想”是不是显得很傻呢?如果“四有新人”是错的,那么我们浪费的那些精力和时间,是不是更加荒诞?
好了,好了。咱不讨论这么深刻的问题了。我给你说个笑吧。妻子及时拉回了王江的思绪说到:说有个人很饿,对身边的人说,谁这时只要给我吃的,叫我做什么我都做。一个人给了他一个面包。他说,你让我做什么?对方说,我让你拿着面包,不能吃。
王江和妻子都笑了。王江能理解妻子的用心。
王江说,我也给你说个笑吧。一个乞丐向下车的男人伸手要钱。男人说,我请你喝酒。乞丐说,我不喝酒,我只要钱。男人又说,我请你抽烟。乞丐说,我不抽烟,我只要钱。男人说,我带你去夜店。乞丐说,我不去,我只要钱。男人说,我带你去赌博,赢了归你。输了算我的。乞丐说,我不去,我只要钱。最后,男人说,算了,你上车,和我回家,让我老婆看看,一个不喝、不抽、不嫖、不赌的男人,最后混成啥样了?
说完了笑话,王江继续说到:我就是混成这样的一个男人。但我觉得,不喝、不抽、不嫖、不赌,不应该是人的生活,因为这里没有艺术、没有美,没有珍贵的记忆和生活体验。后者,才是我最钟爱的。
听着王江的话,妻子及时地补充了一句:这就是层次和品味的问题。尽管咱俩很平凡,但这并不妨碍咱俩接近艺术,理解美。就像咱俩这一刻在公园的散步一样,谁说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呢?对了,我记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了,上面说,西方人投资收藏艺术品,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收藏艺术品,也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活品位。
王江满含爱意地握住了妻子的手,笑着说:你说得真好。中国古典的山水画中,每每会画个在山间独自慢行的人,其实,咱俩这一刻,就像画中人一样。山水画中多会在山腰处,画个小亭子,就是为了让人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而我们的生命走到了四十岁的今天,真的该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真该好好品——味了。
看着妻子普通的容貌,想着妻子刚才的话语,王江忽然想到了春天里自己和另一个女人在这公园里的情形——
伴随着春晨鸟儿欢快的鸣唱,6点钟在工区值班刚刚梦醒的王江听到了手机短信铃声。王江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恐怕又是什么骚扰短信吧?现在电信诈骗真的是疯狂死了!王江没有打开手机看,准备翻个身再睡一会,毕竟人皆是“宁原三岁离娘,不愿五更起床”的。但转身一想:说不定还是什么惊喜呢?想罢,王江翻过了身,看了短信,只见是一行字:王江,你还记得初二时的同桌吗?
哎吆,我的妈呀。这行手敲写的文字,并不像诈骗短信,谁又会这么早发来这样的短信呢?王江在脑海中努力回忆着初二时的几个同桌,虽然是近乎三十年前的生活了,但王江对几个男女同桌,还是有印象的。会是谁呢?
王江回复短信:是男同桌,还是女同桌?
对方立即回复:女同桌。
你是刘小英。
你还真的记着我。
王江瞬间清晰了对这个女同桌的印象:身材中等,圆脸,稍胖,爱笑,爱唱歌。
二人互加了